粤博馆长周末开讲!报名有福利,听讲座和逛展览更配~|岭南大讲坛第三期

5月24日,岭南大讲堂第三期粤博馆长周末开讲!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亮“家底”,联动广东省内N家重点博物馆,派出“文物天团”,细细讲述古代广东的海丝故事。

市民观众来到广东省博物馆北门现场签到即可获得限量文创礼品,包括精美便携折叠扇、文创帆布包等,完成活动互动任务,还能再次获取进阶文创产品!讲座结束后还可以继续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展览,听讲座和逛展更配!

便携折叠扇

点击此处即可报名参加

畅聊岭南文化

↓↓

文创帆布包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也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海上交往交流的重要前沿地。

明清时期,伴随着环球贸易航线的拓展,以及“一口通商”诏令的颁布,广州成为中国与世界海上贸易的中心。

岭南大讲堂第三期,肖海明通过选取广东省内文博机构所藏代表性文物,深入解读古代广东与世界交往交流的历史。

【文物剧透】

“广东罐”(唐宋)

“广东罐”(Kwantung Jar)是海外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港与古沉船遗址出土的酱釉储物罐的统称。

著名的唐代晚期“黑石号”沉船上即发现有使用“广东罐”作为装具存放长沙窑瓷器船货的现象。

最新研究表明,“黑石号”中的“广东罐”产地为新会官冲窑、高明大岗山窑、番禺曾边窑等珠三角唐代沿海窑址,是“黑石号”曾停靠广州的重要依据。

在南宋沉船“南海Ⅰ号”上,也发现了众多储存酒水及干粮的“广东罐”,其产地到了宋代变成南海文头岭窑及奇石窑,罐上普遍戳印文字。

“南海Ⅰ号”上的南海窑“广东罐”的发现,证实“南海I号”应是在广州完成最后的海上补给,在广州采购出海的必要生活物资,从广州发舶出海。

“黑石号” 出水的青釉四系大罐(广东罐)

木雕罗汉像(北宋)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宋代木雕罗汉像十件,皆为一级珍贵文物。

它们不仅是难得的宋代木雕艺术珍品,而且像座上刻有铭文,保存了不少重要史料。

鉴于木头材质易朽,存世的宋代或更早的木刻文字十分稀少,尤其是在气候潮湿的岭南,古代的木刻文字尤为罕见。

根据木雕罗汉像的铭文得知,雕造年代至迟从庆历五年(1045年)已经开始,一直到庆历八年(1048年)。其后罗汉像又经过明代重新妆饰,清代晚期补刻。历经千年坎坷沧桑,民国初年广东金石学家邓尔雅、蔡哲夫等人发现了掩盖于厚厚涂层下的宋代铭文,得知乃是宋代故物。

面对混乱的时局,南华寺住持虚云大和尚除个别留存于殿堂外将这批珍贵文物大部分藏于大佛脏内。1963年被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容庚以及文博工作者等人重新发现。

北宋木雕罗汉像(广东省博物馆藏)

【专家介绍】

肖海明,1970年生,中山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二级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

主持策划、参与组织各类文物展览逾百个,2013至2025年连续12年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奖。

此次活动是2025《岭南大讲堂》的第三期,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协办。

2025《岭南大讲堂》将邀请广东省内外文、史、哲领域的知名专家莅临举办讲座,聚焦社会文化热点话题,以博古通今的开阔视野、跨界融合的专业积淀和切近深挚的岭南情思,唤起市民对于传统与当下的关注与思考,展现新时代传承之责、岭南之美、文明之光。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何文涛、朱绍杰(通讯员 粤博宣)

编辑:束孟卿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标签:旅游   馆长   岭南   讲坛   讲座   福利   周末   广东   广东省   博物馆   南海   宋代   木雕   罗汉   广州   大讲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