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携妻从崇州的街子古镇来大邑的西岭镇,美其名曰:避暑。
我们到西岭镇的一家酒店办理好入住时,已是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了!
从住处出来,顿感凉风悠悠,通身舒爽,沿街步行,不到两分钟,就看见一幅巨型石雕,上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杜老,一身唐代文人官吏装束,左手执毛笔,在空中写出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唐诗来,很有立体感。
看不清杜老的表情神态,正是应了绘画艺术中的那句“远水无波,远山无树,远人无眼”的最后一句,正与此时的暮色相合。
下是一方比较有个性的石头,石头上站着执笔写字的老杜,石头的正面刻着三个红色的繁体大字:西岭镇。
整个石雕完美统一,仿佛把人带入了唐代的时空,让人遐想着千年之前的此地、此人和此事。据介绍,西岭镇在明清时代曾叫“双河场”,因位于大飞水与小河子两条河流交汇处而得名,1992年更名为西岭镇。
其实,相比于现在的西岭镇,我觉得这个位于西岭雪山前山的地方叫“双河场”更名符其实,当然,叫西岭镇也未尝不可,只是有蹭名家名诗热度之嫌。
透过巨幅石雕,远处红色融金,周遭的山峦雾岚缭绕,仿佛太阳已被触化成了一抹晚霞,森林呈锯齿状,而天空越来越黯然,大地全蒙在了轻柔的暮色之中……
川西古镇普遍的名片就是牌坊,在灯火的映照之下,依然显得沉稳和古朴厚重,前来避暑的人们,散散乱乱地走着,或进餐馆,或东张西望,一看就是有闲又有钱,而且不用上班点卯的,令人艳羡。
我把自己融入人流,融入暮色,随意地拍了石刻上的几幅对联,独对骆成骧撰的这幅“照眼山花春世界,称身云叶小神仙”的对联感兴趣,说实在的,有大境界。这个清代的状元,可谓才力华赡,文倾海陆,虽为一代文人,却还勤习柔术,还喜欢射箭,文武兼备,为川人之骄傲。
这西岭镇,山环水绕,新凉频生,人气旺盛,从2017年以来,我虽三上西岭,皆是与西岭镇擦肩而过,这一次专程而来,欣赏到了这一镇天地浓郁的暮色,幸运之极也!
此刻,一条细如我川北故乡割稻谷用的句句镰刀似的上弦月牙儿,淡淡地悬挂在淡蓝色的西边天际,像只离群的大雁一般,显得清冷而孤单。
于是,天色尽墨,腹中饥饿,我们便在街上选了一家小酒馆,倒上一杯自己带来的美酒,今夜,我要饮着这苍茫的暮色,醉在小镇上,感受不一样的古镇风情。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