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历史新高!2025国庆假期,超24亿人次跨区域流动!

今年这个双节假期,中国人用脚步刷新了纪录 !

8 天 24.32 亿人次跨区域流动,相当于全国每人平均出门 1.7 次,日均 3.04 亿人次的规模比去年多了近 1.5 亿。

交通枢纽成了最直观的 “流量窗口”:安徽吴庄收费站日均 12 万台次车流,堵成 “钢铁长龙”;

广州白云机场出入境客流超 40 万人次,同比涨 15%;

高铁上更是座无虚席,“三小时高铁圈” 成了家庭出游的首选。

有网友调侃:“以为避开热门城市就不挤,结果连县城服务区都要排队买咖啡。”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出行变了:从 “赶景点” 到 “深度玩”

这届游客早就不满足于 “打卡式旅游”,出行方式藏着太多新花样。

自驾成绝对主力,公路出行占比高达八成,七座 SUV 租车订单暴涨九成,带宝宝座椅的车型更是被抢空,乌鲁木齐、西宁这些地域辽阔的城市成了自驾热门地。

更聪明的是 “混合出行”:坐飞机到成都,落地租辆车直奔川西;

乘高铁到黄山,再租车逛古村落,这种 “高铁 + 租车” 的模式让行程灵活又高效。

连出行人群都在变,0-12 岁儿童和 60 岁以上老人出行量分别增长 31% 和 33%,“一老一小” 成了假日出行的新主角。

红色 + 国潮 + 小城的 “破圈组合”

24 亿人次的流动,其实是跟着 “新热点” 走的。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 80 周年,红色旅游彻底火了: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周边红色遗址热度飙升 1000%;

北京升旗仪式搜索量涨 12 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访客量翻 8 番。

国潮文化也成了 “必选项”:开封清明上河园每天 300 场非遗演出,深圳海洋世界把 “沙头角鱼灯舞” 搬进水下,上海的 “非遗板凳龙” 夜游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


更意外的是 “反向旅游”,阿尔山、腾冲等小城热度涨 340%,九寨沟、阳朔的县城酒店全被订满,大家宁愿去小众地看秋景,也不愿挤在热门景区人挤人。


流动背后:藏着经济复苏的 “活力密码”

别只看到人多,这 24 亿人次里全是 “真金白银”。

文旅融合赚足人气:武汉网球公开赛赛场外,体育周边、特色美食摊前大排长龙;江苏 “苏超” 球赛带火了周边民宿和餐馆,球迷看完球就打卡当地地标。

乡村与小城消费崛起,广东 100 个乡村旅游点假期接待超 32 万人次,婺源的民宿、淳安的农家菜让游客心甘情愿 “花钱买体验”。

更惊喜的是入境游回暖,外国旅客同比增长四成,在成都逛茶馆、在西安看兵马俑,沉浸式感受中国节日氛围。

从容应对:智慧交通扛住 “大考”

这么大的人流量,交通系统为啥没 “掉链子”?

秘诀藏在 “智慧 + 人力” 的组合里。

安徽吴庄收费站靠多条 ETC 车道加移动收费终端,通行效率提高 40%,食堂阿姨都来帮忙指路;

全国交通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测车流,提前发布拥堵预警,引导车主错峰出行。


更贴心的是细节:高速服务区加了母婴室和充电站,景区推出线上预约分流,这些 “看不见的努力”,让 24 亿人次的流动更顺畅。

谭天道地认为:24 亿人次的纪录,不是偶然的爆发,而是国人对 “美好出行” 的向往,更是文旅消费升级的缩影。

从热门城市到小众小城,从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这波流动潮不仅让假期更有滋味,更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头条创作嘉年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旅游   新高   国庆   假期   历史   小城   天道   热门   交通   组合   小众   日均   安徽   长龙   车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