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岗村,一个坐落于黔东南深山的纯侗族村寨,已有800多年历史。
这里完整保存着300余栋侗族传统吊脚楼,五座鼓楼耸立寨中。
黄岗村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尤其是男声侗族大歌的原生地,被誉为“男声侗族大歌之乡”。
村民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学语孩童,都能演唱这种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民间合唱。
该村还保存着“稻鱼鸭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游客可参与捕鱼、赶鸭,体验这种古老农耕方式的乐趣。
(图源:好玩甘孜)
基卡依村地处横断山脉深处,是嘉绒文化、东女文化遗存地。
村庄海拔在1700-5000米之间,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立体农业文明。
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十座屹立千年的古碉楼,建造技艺独特,采用“错缝砌筑法”使碉楼兼具抗震性与保温性。
(图源:好玩甘孜)
基卡依村探索出95%以上民宿由本地人开办的社区参与模式,避免了传统建筑遭破坏。
2020年,村里仅有20多家民宿,如今已发展到60多家,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东罗村位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的核心区域。
村庄东邻享誉全球的千垛菜花景区,西接李中水上森林。
东罗村创新采用“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合作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内生动力。
政府完善基础设施,专业市场团队打造“碧水东罗”主题IP,培育出“耘朵”民宿、“几木”咖啡馆等新业态。
村民通过土地、房屋入股,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荻港村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拥有1007亩桑基鱼塘,2017年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套系统源起2500多年前,形成“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良性循环模式。
荻港村设立了全国“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汇聚全国11省的160多件非遗精品。
村庄依托鱼桑文化,办起“鱼桑研学人家”,开发了捕鱼体验、鱼骨画制作等100多个研学课程。
2024年,荻港村旅游综合收入超1亿元,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这些乡村不仅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更为世界乡村旅游的多元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你去过几个?(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