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适逢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11月15日,深圳图书馆中心馆六楼的“深圳改革开放文献区”正式开放,以馆藏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主题文献+图文展板+实物展品+多媒体资源+互动打卡”的呈现形式,重温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峥嵘岁月,解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精彩样本的发展密码。

深圳改革开放文献区
本次展出深图珍藏的地方文献,包括深圳本土报刊创刊号合集,可见特区第一份报纸《深圳特区报》1981年的试报第一期和1982年的创刊号;1983年《深圳特区报》创办的《海石花》,开创了内地杂志随报附送的先河;1988年创刊的《深圳青年》,以充满理想与创新的内容影响了一代人,很多人正是因为读了它,才选择来深圳闯荡;1980年第1期《深圳文艺》,有茅盾先生的亲笔题词;以及当时价格最贵、一度再版的《现代摄影》创刊号,具有鲜明的文献特色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深圳本土报刊创刊号展示
深圳文献的汇聚离不开社会各界慷慨捐赠。展柜中还特别展示深圳文艺美学奠基人胡经之教授手稿,胡教授将他的个人藏书、手稿、证书和奖章等无偿捐赠给了深圳图书馆,首批就有2000多册,这些文献既是他个人学术生涯的见证,更是深圳文化发展的珍贵印记。同时,开放当天特别展出了陈宗浩先生捐赠的素描长卷实物《鹏城崛起图》。2024年,他向深圳图书馆捐赠了十一幅素描长卷,包括《罗湖大观图》《鹏城崛起图》《前海追梦图》《深圳城市山水图》等。展柜内还可见《春天的故事》词作者蒋开儒先生赠予深图的歌词手稿。

深圳捐赠文献展示
深圳图书馆系统收藏深圳改革开放相关主题文献一万余册次,作为“深圳改革开放文献区”建设基础,首批精选近2000册代表性文献面向公众呈现。为进一步深化文献整理与揭示工作,区域设置了“深圳史志成果”“深圳口述史”“深圳社科成果”“纪实文学”“山海连城”等特色主题,为读者提供深度研究与阅读深圳经济特区的全方位、多维度文献体系。
文献区同步推出“改革开放样本:馆藏深圳经济特区主题文献展”,以深圳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为基础,分“破冰之路·沧海桑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筑基护航·法治示范”“时代强音·城市文明”“安居乐业·民生幸福”“山海连城·绿色发展”“先行示范·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样本”七个部分,展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历程,含文稿约2万字,配图近百幅。
为了提供沉浸式阅读与观展体验,展区放置了一台来自“深圳制造”的黑胶唱片机,循环播放《春天的故事》;实景打卡点还原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街景,观众可以与“来了就是深圳人”标语拍照打卡;还有多媒体资源体验区、盖章打卡等提供多元互动方式。为丰富深圳改革开放文献馆藏,深圳图书馆期待着每一位深圳人捐赠手稿著作,并将长期妥善收藏、面向公众推荐呈现,同时诚邀广大市民读者翻阅“改革开放样本”,共同谱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从浩繁卷帙与时代印记中,探寻城市基因,感受精神共鸣。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詹裕敏/文 胡蕾 通讯员 李丹/图)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