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武汉市武昌湾 1956 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这一重要节点不仅为市民新增一处休闲打卡地,更标志着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最后一公里” 实现贯通。记者提前探访发现,即便尚未正式开园,公园已凭借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生态景观,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
视频加载中...
走进公园,入口处的毛主席雕像广场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公园的核心文化地标。这座建成于 2003 年的雕像,高 5.18 米、重 7 吨,生动还原了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后潇洒豪迈的风采。据了解,1956 年至 1966 年间,毛泽东同志曾 18 次在武汉畅游长江,且多次莅临武昌造船厂,“武昌湾 1956 公园” 的命名正源于这一珍贵历史记忆。
为守护红色文脉,改造过程中施工方对毛主席雕像原貌进行严格现场保护,同时精心设置环形台阶与诗词文化墙。文化墙上镌刻着《水调歌头・游泳》等经典手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的豪迈诗句,瞬间唤起人们对城市发展历史的深切共鸣。来自湖南株洲的 83 岁游客张菊莲,看到雕像时难掩激动:“我是孤儿,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江山,给了我们幸福生活,这份恩情我们要永远感恩,更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公园的另一重 “记忆密码”,藏在武昌造船厂的工业遗迹中。62 岁的胡先生是武汉造船厂退休职工,家中三代人都曾在此奉献青春。得知原厂址改建成公园,他第一时间赶来探访。看着园内保留的老吊机、红砂岩码头,胡先生感慨万千:“变化太大了,公园比以前更漂亮,但熟悉的老物件都还在。比如这个塔吊,就是当年毛主席第一次游长江时的下水处,我还记得当时工人们都在两边热烈鼓掌的场景。”
“武昌造船厂旧址是武汉近代工业文化的杰出代表,必须好好保护与传承。” 武汉城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武船片区负责人黄建欣介绍,为让历史质感 “修旧如旧”,项目团队开展了地毯式文脉挖掘工作 —— 多次实地踏勘,细致测绘每一处红砂岩码头残留痕迹,精准丈量历史塔吊与主席雕像的方位角度,还专门邀请老船厂工人讲述过往故事,确保每一处历史印记都真实可考。
除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公园的生态景观与功能布局同样亮眼。据项目部介绍,武昌湾新建江滩景观绿化面积约 3.1 万平方米,构建起 “一带三区多节点” 的景观结构,成功串联长江文化广场、右岸城市客厅、武昌湾生态河口等功能区。改造后的武昌湾江滩,水岸线蜿蜒曲折达 2 公里,起于解放闸、止于张之洞路,全长约 1.1 公里,成为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与 “两江四岸” 景观提升工程的关键一环。
值得期待的是,国庆假期期间,公园将推出落日音乐会、钢琴演奏等特色活动。武汉城建集团园发公司项目运营负责人吴迪表示,后续还会不定期举办露天音乐会、艺术展览、民俗文化市集等公益文化活动,让武昌湾 1956 公园真正成为有温度、有活力的武汉江滩公园新名片。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