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设备,我‘变身’汽车工程师的瞬间,终于懂了机械臂的工作原理!”刚结束体验的初中生李雨桐兴奋地向妈妈描述着自己的心情。今年暑假,林田工业文化创意港研学基地成为亲子研学的热门打卡地,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在探索中收获知识、启迪思维。
走进研学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设计感的场馆布局——既有承载岁月记忆的工业遗存,又有彰显前沿科技的现代设施,新旧碰撞间,仿佛打开了一本立体的“工业百科全书”。
一踏入工业数字科技体验馆,前沿技术映入眼帘:VR装备、手势识别系统与灯光秀接连出现,将抽象的工业原理转化为可触摸的互动体验。“我们用数字技术重构生产场景,让游客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体验工业生产过程,理解其中的奥秘。”研学基地负责人李琳介绍道,这里的“汽车制造VR体验”已成为必玩项目,许多孩子在欢笑声中完成了对工业科技的初认知。
两航两车文创馆则是追溯工业历史的“时光长廊”,珍藏着航空与汽车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不同时期的飞机模型,展示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复古汽车海报和老照片,勾勒出不同时代的工业审美……在这里,更加令人目不暇接的是多姿多彩的创意与新意:飞机仪表盘造型的时钟、印有经典车标的笔记本、以机械齿轮为灵感的饰品等文创产品,既具有纪念意义,又能让工业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汽车标识博物馆堪称工业文化的“微观世界”。馆内陈列着来自全球67个国家的877个品牌、3000余个汽车标识实物,每一个符号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与寓意。讲解员会通过趣味问答的形式,引导游客探寻标识背后的文化内涵:“红旗标识的设计灵感源自哪里?”“宝马标识的蓝白色代表什么?”在互动交流中,游客不仅能认识不同品牌的汽车标识,更能深入了解背后的品牌文化与工业精神,拓宽视野。
除了丰富的场馆体验,基地还打造了多元化的研学活动,为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深度成长空间。“直升机与螺旋桨的奥秘”“探秘中国空间站”“小车标大世界”等几十门不同主题课程让孩子们从“工业历史认知”到“科技实践操作”,再到“工匠精神培育”,得到完整、沉浸的研学体验。
如今,研学游已成为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而林田工业文化创意港研学基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触摸工业文明、探索科技未来的优质平台。“自去年开放以来,研学基地共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我们将以2025长春航空展为契机,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关于航空科技主题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独特魅力,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李琳说。
作者:裴雨虹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