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红层峡谷之一,托尔木大峡谷。


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又称“库都鲁克大峡谷”,维吾尔语意为“惊险、神秘”,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经之地,是国家AAAA景区。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峡谷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前山区,博孜敦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温宿县城东北方向80公里处。



在2600万年前,托木尔大峡谷所在地区是一片内陆湖泊,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当时沉积了大量的地层。这些地层主要是湖泊环境下的沉积物,包括泥沙、岩石碎屑以及各种矿物质等,它们为后来大峡谷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板块运动,天山山脉开始隆起,地壳发生大幅上升变化。原本的湖底逐渐抬升成为高山,地层受到强烈的挤压和变形,形成了各种褶皱和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在后期的外力作用下,成为了岩石破碎和侵蚀的薄弱环节。



在山脉隆起后,千万年来,暴雨、洪水持续不断地冲刷、溶解岩石。同时,西部强烈的劲风也不停地吹蚀地表。在流水和风力的共同作用下,沉积层逐渐被侵蚀,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地貌形态。


由于不同岩石层的硬度和抗侵蚀能力不同,在长期的侵蚀过程中,差异侵蚀作用使得较软的岩石层被更快地侵蚀掉,而较硬的岩石层则相对保留下来,形成了峡谷、峭壁、断崖、柱状峰丛等多样的地貌景观。


直至今日,托木尔大峡谷仍然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不断演变。峡谷两壁陡直,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强烈,山体松散破碎,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再加上洪水和泥沙的冲刷,每一次地质活动和自然作用都在不断地改变和塑造着大峡谷的景观特征。



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地貌特征鲜明,景区内盐丘群地貌形态保存完好,岩盐遗迹类型齐全,体态浑厚巨大,有36座巨型盐山,奥奇克葫芦状盐丘底劈构造典型、完整。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峡谷地貌,以陡崖坡为特征,峡谷内红崖赤壁遍布,砂土呈红色,与北方著名的张掖七彩丹霞等颇为相似。在长期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了风蚀垄槽、风蚀蘑菇等形态各异的风蚀地貌,岩石被雕琢得奇形怪状。



峡谷形态丰富规模宏大,由三条“川”字型主谷、12条支谷、若干条小支谷组成,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总长20公里,宽约25公里,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


峡谷两壁陡直,谷深可达上百米甚至数百米,谷底与谷顶高差悬殊,形成险峻的峡谷景观。峡谷内沟壑交错,迂回曲折,犹如迷宫一般,有的地方狭窄幽深,仅容一人通过,有的地方则较为开阔,形成小型的峡谷盆地。



山峰形态各异造型奇特,有城堡状、群鸟状、宫殿罗马柱状、帆船状以及各种动物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精美绝伦。众多石峰石柱拔地而起,有的孤立成峰,有的则聚集成峰林,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峰林画卷。


色彩丰富多样,主体色调鲜明,以红色为主体色调,赤焰般的红崖赤壁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与托木尔峰的皑皑白雪形成红与白、冰与火般的强烈反差。除红色外,还呈现黄色、白色、灰色等多种颜色,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山体景观。



地质构造清晰,峡谷两岸的岩层全呈清晰的水平层次裸露,宛如无数卷巨书重叠在一起,由底而上,展现亿万年来从古老到新生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受地壳变化挤压形成的弯曲线条和扭曲褶皱在崖壁上清晰可见,为峡谷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库都鲁克大峡谷是景区的核心峡谷之一,峡谷两岸峭壁高耸,红色的岩石层理清晰,谷底有蜿蜒的河流穿过,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红色的峡谷壁形成鲜明对比,气势磅礴。



胡杨双雄是进入峡谷后的第一个景点,两棵胡杨树,一棵枝繁叶茂,另一棵已经枯萎,但依然屹立不倒,像一个坚韧不拔的卫士,守护着另一棵胡杨,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伟人峰是一座形似伟人头像的山峰,轮廓清晰,神态逼真,在峡谷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在俯瞰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万山之城,众多山峰聚集在一起,高低错落,连绵起伏,犹如一座庞大的城市建筑群,气势恢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2021年年底,温宿县将大峡谷、塔格拉克村、博孜墩3个景区“打包”纳入总面积为752平方公里的天山托木尔景区,共同打造5A级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天山山脉   柱状   大峡谷   峡谷   天山   地层   景区   地貌   岩石   红色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