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曝光!无锡这里将新增两地标!

邀您来投票


备受瞩目的水蜜桃博物馆(暂定名)与阳山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暂定名)项目概念方案现已精彩亮相!

每一份设计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构思,现在,我们诚挚地向广大公众发出邀请,哪一款设计最能触动您的心弦?快来为您心仪的方案投上宝贵一票,您的选择将为这两个重要项目的最终呈现注入关键力量,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投票规则

时间:4月16日—4月22日

规则:每位微信用户可投一次。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有5个方案,请您为您最中意的那一个方案投上宝贵的一票。

参与投票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这两个备受关注的项目吧


项目一

水蜜桃博物馆(暂定名)

水蜜桃博物馆项目(暂定名)选址位于大阳山与长腰山之间,地势平整,西侧临近阳山河,临水景观资源丰富,地块东临次干路桃源中路,北临景区规划道路,西侧南侧目前均为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72万平方米,拟建地上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考虑到片区定位及项目区位,建筑高度(含所有建构筑物及设施)不高于15米,建筑总体布局应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景区环境和谐相融,设计应注重文化提炼并具有独创性和标志性,融入阳山地方特色及文化元素,展现阳山的独特魅力。

(根据设计单位首字母顺序排名)

方案


设计理念


在人工与自然间寻找平衡,以“数理生形,文化流韵”为理念,从水蜜桃的有机形态中转译提取具有文化内涵,且适用于功能组织的模块化单元,通过单元组合形成这样一座与场地共生共融,独树一帜的地标性记忆点。以开放式布局实现了与周边环境融合连通,构建起场地面向大阳山的景观视廊;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展陈功能高效完整,研学交流功能承载各类对外活动,具备分时段运营的条件。两者可分可合,通过地上地下流线紧密连接,功能组织灵活,管理高效。

方案


设计理念


在这样一处独特的环境中,如何植入博物馆,如何营造一个富有生机、又有如“桃花源”般的美好世界,是设计思考的重点。一、以融入田园、内聚而开放的布局形式对话自然与人文环境。二、以多样性和日常性激发场所活力,呈现丰富的人文景观。三、营造场所,生动呈现人文与自然风景。这一处处场景、一幅幅画面,便是水蜜桃博物馆呈现给人们的最真切、最动人的精神内核——那贴近人们内心的“桃花源”!

方案


设计理念


主题为丰收(HARVEST),融合展览、自然与互动体验,打造全球首座融入果树种植互动的 “工作型博物馆”。其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农历24节气,屋面螺旋上升错落有致,完美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建筑美学,铺就一条沉浸式体验 “水蜜桃春种秋收” 的桃文化特色之旅。参观动线多维延展,穿梭于地面、地下与空中。建筑形象取意中国诗歌,结合智慧系统与高科技沉浸式展厅,传递阳山的文化底蕴与未来愿景,成为连接自然、科技与地方记忆的当代表达。


方案


设计理念


通过圆润的造型、外虚内实的双层表皮、粉色的色彩以及具有趣味性的空间来映射水蜜桃的特质。整体造型呈螺旋上升形态,隐喻自然生长力,内部通过挑空与延伸设计强化视觉纵深,呼应水蜜桃向土而生的天然属性。从自然、文化、科技、艺术、互动五个维度构建农业文明的认知矩阵,突破传统农业展馆单一叙事。最终将水蜜桃从季节性农产品升维为文化符号与经济载体,塑造中国新农业文化地标。

方案


设计理念


以“一方水土”为设计理念,力图打造一座兼具生态智慧与文化地标的博物馆。建筑外墙模仿阳山火山岩的赭红色调,台地起伏如岩石层叠,内部弧形拱顶柔和延展。屋顶通风塔仿若桃树深扎岩层,内部实现无动力通风。排柱抽象演绎桃树根系,柱列围合出半开放空间,既是遮荫休憩之所,亦隐喻水蜜桃在此地扎根生长的历史脉络。它不仅是展示水蜜桃文化的容器,更以建筑重新诠释阳山的自然基因——火山岩孕育的不仅是甘美的果实,更是“一方水土”生生不息的能量。




项目二

阳山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暂定名)

阳山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暂定名)选址位于阳山镇南部,临近滨湖区胡埭镇,地块东临现状空地及池塘,北邻现状空地,西侧为拟建陆马公路,南侧临陆区港及阳山人民路,地势平整,景观资源丰富,陆马公路北线贯通后,游客服务中心的建成将成为高速纵向进入阳山镇的第一个重要节点。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64万平方米,拟建地上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高度(含所有建构筑物及设施)不高于12米。项目定位应为集散为主,兼顾服务功能,造型新颖、具有话题性,建筑设计应遵从人性化原则,注重提升游客服务体验,确保空间的可达性与便利性的同时,建筑设计应融入阳山地方元素,通过特色的建筑风格及丰富的功能布局,形成地标性建筑,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度假区知名度。

根据设计单位首字母顺序排名)


方案


设计理念


自然共生的活力之丘:建筑形体与阳山孤峰形成互补的视觉关系,以阳山为主景,游客服务中心与阳山共同构成一幅山水长卷。桃林、水系与阡陌交通等自然脉络在场地内延展,于底层穿越建筑,而山形脉络在屋顶上得到延续,创造有活力的屋顶平台。灵活可变的使用场景:方案应对不同人群及不同时期的使用需求,主要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中心大厅区、文化休闲区以及公共活动区。位于三个功能区中间的是“可变功能区”。举办活动时,可变功能区可与室内功能区结合打造不同的使用场景。多重路径交汇集散:机动车道路、人行流线、水路等多条路径在此汇聚,满足不同需要的人群使用。



方案


设计理念


“乘云踏浪观阳山,绿荫曲水觅桃林”,项目旨在营造融入自然、低碳生态的多功能社区聚落,实现室内外空间融合,打造全天候立体观景与商业空间。建筑沿水岸呈指状分布,形成面向阳山等系列景区的观景视廊。室内外空间,可弹性化组合运营,与楼梯坡道形成通往屋面的立体动线,为公众提供全天开放的文化客厅。设计遵循自然采光通风等整体可持续原则,整合太阳能光伏一体化、漫射补光、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自然建造等技术,降低能耗。以低碳生态设计助力碳中和,推动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方案


设计理念


亿年等待,心动阳山。打造独特全新IP —— 火山+桃心:建筑以环形坡屋顶的“火山”形态呼应大阳山亿年地质历史,“桃心入口”强化水蜜桃形象, 二者结合打造全球独一无二的火山+桃心的地域IP形象。总图布局——高效与舒适:建筑置于基地西南角,坐北朝南,拥有最佳城市展示面。停车区域环绕布置,高效实现分类停车、独立接驳、人车分流、景观融合。形态创新——山外有山:建筑以谦卑姿态融入环境,与大阳山和长腰山一起打造新的阳山天际线。空间创新——心中有新:内部空间围绕桃心大厅布置,结合二层环廊和屏幕,提供多功能多模式的中央大厅场景,将传统集散中心升级为服务于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综合文化休闲娱乐平台。


方案


设计理念


帐篷,带给人一种悠闲度假的情感联想,简单朴实中又透着自由浪漫,代表着一种随性、健康的国际化度假方式。几个手舞足蹈着的帐篷,就像是裙摆飞扬的舞者,喻示着欢乐、艺术和庆祝。它营造了一个强烈的超现实主义场景,暗示着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和度假的开始。五顶帐篷呈桃花状布局,景观将周边水系连为一体,仿佛一朵水中盛开的桃花。帐篷、舞动与桃花分别象征自由、生机和文化。“跳舞的帐篷”以动态的建筑语言,编织出阳山的文化基因与度假密码,成为最浪漫的一张名片。


方案


设计理念


以阳山的人文地貌为灵感,以“山之势,桃之形,禅之境,儒之雅”为理念,建筑从地面自然生长,屋面线条呼应山与桃的双重意象,打造地标的同时与环境融合。立面起伏成山之势,与阳山形成对话;鸟瞰成蜜桃形态,形成地理标识的大地景观;首尾相接的屋顶呼应禅宗生生不息的轮回;舒展之下包容多元文化,体现儒学之雅度。建筑用现代手法把阳山的自然人文元素融入建筑,既满足文旅服务功能,又打造出承载地域文脉的山水桃源。

小伙伴们

哪个设计戳到你心弦?

快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与投票吧

每个ID仅有一次投票机会哦~



编:李旭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惠山分局、无锡惠山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阳山   无锡   水蜜桃   地标   博物馆   游客   自然   功能   方案   项目   建筑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