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旅Go①丨东郊记忆:从“工业遗址”到“潮流地标”



开栏语>>

为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传承好、保护好成都工业化历程中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和宝贵文化遗产,推动工业与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协同并进,今起,“成都经信发布”推出《工业文旅GO》栏目,拨动时间的齿轮,开启工业遗产地之旅,展现成都硬核工业与创意潮流碰撞出的别样“火花”。


复古红砖墙、高耸大烟囱,在东郊记忆的街道上可以看到,穿着潮流的年轻人排着队等待拍照打卡。这里,每一处场景以独特的工业美学诉说着新旧交汇的故事,快门的每一次按动,成为工业文明与城市记忆交融的瞬间定格。



从“工业遗址”到“潮流地标”

东郊记忆为何是成都新一代打卡地?



01

焕新:新与旧碰撞出的工业美感

东郊记忆,前身为成都红光电子管厂,自1958年成立,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红光厂最辉煌的时候,机器运作的轰鸣声从早响到晚,运载卡车川流不息,一度享有“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美誉。


▲红光厂生产车间。图源:《成都市成华区志(1990-2005)》


历经60余载时代变迁,从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到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从工业遗址到潮流胜地,这里见证了成都的变迁与发展。



漫步在东郊记忆,整个街区似乎在上演时光与工业的对白。演出小剧场话剧的国家小剧场基地,是当年我国最大的显像管玻壳生产基地的宏大厂房;音乐文化主题酒店,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帮助盖的办公楼;成都舞台、演艺中心、东山音乐广场,无一不是设置在原先或红砖、或灰墙的老厂房……这些伴随城市一起生长的斑驳印记,在这里焕发新生。


作为成都“潮流地标”,东郊记忆多面且多变,复古风情、美食美景,吃喝玩乐一站体验,这里有工业的美学,也有成都的“安逸”。


02

融合:工业文明内核激活文旅消费新生态

在东郊记忆City Walk、喝咖啡、观展览、看戏剧、听live house、逛集市、淘好货……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最新潮的生活方式,也让东郊记忆成为外地朋友来成都的必打卡地之一。


▲图源东郊记忆


2024年,东郊记忆举办各类活动超2500场,吸引游客超1700万人次,园区整体产值超30亿元……作为成都的时尚产业新高地、城市形象新窗口和文化旅游新地标,东郊记忆用精彩纷呈的活动和独具工业文化特色的魅力,成为成都乃至全国年轻人最喜欢的赶潮地。


▲图源东郊记忆


从“工业锈带”蝶变“城市秀场”,东郊记忆这座镌刻着工业时代痕迹、留存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厂房”,目前入驻商企超300家。园区音乐产业链横向纵向企业52家,数字文创企业35家。现代时尚、创意设计、文旅消费等业态占比持续扩大,年轻时尚、文旅融合的产业新生态逐步呈现。不仅是城市记录、交流、展示自身工业脉络的平台,也延续着向世界展示出一座城市发展的新道路。



斑驳的烟囱刺破城市天际线,生锈的工业管道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在东郊记忆的红砖墙下行走,看这些经过岁月打磨的历史建筑,似乎富有别样的文化张力,诉说着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历程与探索实践。在此刻,东郊记忆以其独特的美学,书写了一首工业文明与城市记忆的叙事诗。


“东郊天团”联名款机器人,国内首个以工业遗迹为主题IP、占地1800平米的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馆,以机器人为亮点的赛博动力科技餐吧……未来的东郊记忆,更多令人期待的惊喜持续上演。让我们一起期待东郊记忆的“再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标签:旅游   工业   东郊   地标   遗址   潮流   记忆   成都   红光   显像管   城市   美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