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川陕一品大商与西征骁骑将军的千年足迹
~秦川汉
【一】、龙脉断处,传奇肇始
踏入四川阆中古城,嘉陵江蜿蜒如带,盘龙山苍翠如屏。相传唐代堪舆大师袁天罡、李淳风曾在此“断龙脉”——于锯山垭截断山脉,引水如血,以镇王气。千年后,这片土地却孕育出清代蒙氏三代将星,以商贾之身成就军功,留下一段“商戎并举”的传奇。
行至锯山垭,山势险峻,岩壁如削。遥想当年,龙脉虽断,根脉未绝,蒙氏一族自陕西泾阳交龙堡行商古蜀道迁居阆中,扎根北门今威德坊处。蒙顺(康熙赐名蒙善宇)与子蒙元亨,以豆腐坊起家,经营客栈、餐饮,行走川陕商道,纵横茶叶、丝绸,瓷器、干货等却以商人之躯,成为西征大军后勤保障的中流砥柱。
【二】、威德牌坊:商贾封将的荣光
北门威德牌坊下,东北外古井犹存于地下。此地曾是蒙氏祖宅“振武井巷”所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廷西征准噶尔,蒙顺/蒙元亨父子倾尽商帮之力,保障粮草辎重。其后裔蒙应瑞更以“川军第一勇士”之名崭露头角。
他在雪域青藏高原绰玛喇之战,一夜成名,直升十余级,领川北副将组建敢死队,仅六个时辰拒敌数千里,率满汉精英铁骑夺勇夺先,杀贼大败,迂回穿越于敌营,大败当时战神之称大策零敦多布,残兵败将溃逃今新疆伊犁。助清军收复西藏及周边省域疆土大一统,康熙帝赞其“一人之功胜过千军万马”。
此战之后,康熙破例封赏蒙氏三代:蒙善宇、蒙元亨虽为商人,却因后勤之功获封骁骑将军,享一品顶戴;蒙应瑞则封湖南镇筸总兵,在阆中待旨历练。实授川北副将,协作五任总兵,驻守阆中七年,统辖上连秦省下接荆襄广大地区。
历练期间,守护成都、北京、河北、江西、广州、碣石、虎门、镇守湖北宜昌等地。官至湖广镇筸总兵,统辖内外九协营汛,驻守今凤凰古城六年,康熙帝御赐“元戎第”宅邸门阔五开间,桅杆高耸,匾额鎏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威仪至今犹存于史册。
【三】、迎恩街:商帮史诗与家国情怀
漫步迎恩街,昔日的青石板路延伸至蒙家桅杆大院旧址 ,今日已变成宽敞明宽的水泥大道和高楼林立。但曾经元戎府占地四千余平,雕梁画栋,庭院深深,门前双桅杆高九米,昭示“三代同封”的殊荣,仿佛还在人们心中存在,蒙氏家族三将军和后人曾在阆中奉旨修建的蒙公祠,供奉的始母华胥,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兄妹,统一名将世家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兄弟,以及蒙应瑞从军、西征、守阆和西征敢死队战死的千余名将士,仿佛乃在演武场中,化作万千竹树,与时俱进保卫家园。
他们经营官菜园、避暑山庄,将商业版图与家国使命交织。作家龙在宇的《天下商帮》以此为蓝本,再现了蒙元亨“一品大商”的谋略与胸襟——从豆腐匠到皇商,从川北小城到雪域边疆,商道亦成王道。 谱写了一首首川陕商人,在古丝绸之路和蜀道上那段段动人的华章,再现今四川南充商人精神和川陕阆中商人精神,顾全大局,孝忠华夏统一大业的商会精神,激励后代奋勇前行。
【四】、盘龙山之战:历史的另一面
登临盘龙山,遥望古战场。康熙年间,清军曾在此惨败于吴三桂之军,史书讳言,唯留《清圣祖实录》暗藏玄机。蒙氏一族却在此败后崛起,以商补国,以武定边。山间松涛如诉,似在低吟“抚远大将奉旨征,后勤保障靠川军”的民谣,道尽蒙家将“商为兵骨,兵为商魂”的独特命运。
【五】、寻根与传承:跨越时空的叩问
在阆中将军广场,九尊古代名将雕像中,蒙应瑞持剑而立,凤目凛然。2019年冬,蒙氏后人从各地至四川阆中古城区,五代同堂寻根威德坊。他们抚摸着今天的牌坊基座,翻阅族谱中“有国才有家”的祖训,将商帮精神与武将风骨化作血脉传承。今日之阆中,昔日御赐的四处荒野封地,建设的元戎府已经是七幢高楼林立;蒙公祠依然是与时俱进的演武操练;官菜园已成为古城最繁华的市人民广场;避暑山庄已经是农家居驻群和金顶观核桃种植园共享农场。元戎府内仅存原址新建的围墙,但蒙氏“商以载道,武以卫疆”的传奇,仍在这片山水间生生不息。
结语:龙脉与人杰的交响
阆中之行,始于龙脉断口的玄奥传说,终于蒙家将“商戎铸剑”的史诗。锯山垭下,威德坊前,历史并非单向的征战与经营,而是商道与兵道、家族与国运的共振。蒙氏三代以商贾之智补军国之需,以武人之勇拓边疆之安,在巴山蜀水间写下了一部独特的“商帮将门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