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哈 郫都区的十大美食以及起源 做法,旅游攻略
1. 蒋排骨
- 起源:晚清末期由蒋家创制,最初为腌排骨风干后煮熟叫卖,后成为唐昌镇顺蓉餐馆招牌菜(地方美食:晚清末期诞生的“蒋排骨”)。
- 做法:选用猪肋排腌制风干,配以花椒、八角等香料卤煮,肉质酥烂入味。
2. 杨鸡肉
- 起源:1996年由郫县新民场镇村支书杨远福创制,选用农家土鸡与祖传秘方(名人、名菜、名店,郫都区特色餐饮的金品牌)。
- 做法:土鸡煮熟后切块,配二荆条辣椒、汉源花椒等调制的红油或盐水白砍两种口味。
3. 郫县豆瓣
- 起源:清嘉庆八年(1803年)陈逸仙创立酱园,咸丰年间形成"晴天晒、雨天盖"传统工艺([非遗]豆瓣传统制作技艺](https://item.btime.com/47313k7dlqd9vf9873q17no2632))。
- 特点:蚕豆与辣椒发酵而成,川菜核心调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魔方豆腐花
- 起源:源自东汉垫江石磨豆花传统,郫都望丛祠餐厅创新40种味碟组合(石磨豆花_四川特色小吃)。
- 做法:黄豆磨浆煮沸,加入凝固剂成型,配酸、甜、麻、辣等味碟自助调配。
5. 锅边馍
- 起源:传统农家主食,因贴铁锅边缘烤制得名(锅边馍的做法步骤图)。
- 做法:玉米面混合芽菜发酵,贴锅边烤至底部香脆,外黄内软。
6. 太和卤牛肉
- 起源:清代末年郫县太和场回族特色,与张飞牛肉并称"川味牛肉三杰"(太和卤牛肉)。
- 做法:牛肉焯水后,用中草药卤料慢炖,切片佐蒜蓉香油蘸料。
7. 郫县豆瓣鱼
- 起源:50年代结合郫县豆瓣与川菜技法创制(郫县豆瓣鱼)。
- 做法:鲜活鲤鱼煎炸后,加豆瓣酱、泡椒等烧制,红亮鲜香。

8. 冒节子肥肠粉
- 起源:犀浦镇传统小吃,肥肠打结烹制(郫都区小吃十强名单)。
- 做法:红薯粉条煮透,加入卤肥肠节、酥黄豆,辣味或白汤可选。
9. 绵阳米粉
- 起源:犀浦镇改良版,加入当归、杜仲等药材(郫都区小吃十强名单)。
- 做法:细米粉烫熟,配牛肉或鸡汤,佐中药食材提味。
10. 老麻抄手
- 起源:重庆风味改良,郫湖街老店以花椒麻香著称(郫都区小吃十强名单)。
- 做法:猪肉馅抄手煮熟,配特调花椒汤底,分微辣至特辣四档。
郫都区旅游攻略
必游景点
- 望丛祠
- 纪念古蜀王望帝杜宇的祠堂,秋季银杏极美,含魔方豆花餐厅(成都郫都区必玩十大景区)。
- 三道堰景区
- 水乡风情古镇,可体验锅边馍等小吃,24小时开放(三道堰景区)。
- 农科村
- 中国农家乐发源地,杨鸡肉发源于此,田园风光(农科村)。
- 中国川菜产业城
- 参观郫县豆瓣博物馆,了解非遗工艺(成都郫都区:从百亿工厂到全球厨房)。
美食路线推荐
- 一日游:上午望丛祠(豆花)→中午三道堰(豆瓣鱼)→下午农科村(杨鸡肉)→夜宿唐昌镇(蒋排骨)。
- 自驾路线:太清路餐饮街(太和牛肉)→犀浦镇(肥肠粉)→团结镇(清真美食)。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美食 起源 做法 攻略 旅游 郫县 太和 豆瓣 牛肉 豆花 花椒 小吃 排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所有内容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