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秋雨,总也下不够。徐州这个国庆假期的旅游,那真是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雨水”!
从 1 号开始,我就关注徐州的客流,高铁站还是老样子,熙熙攘攘,但市中心地面上就冷清多了 —— 说白了,全是天气闹的!好在徐州地铁给力,串起了不少能避雨的商场,大家还能逛逛买买。可室外景点和地面商铺的业绩肯定会受到影响。
10月1日,市中心比较冷清
徐州本来想借国庆好好招待外地游客,天公不作美也没法子,不过美景看不了,美食总能补上!现在徐州是妥妥的旅游网红城,靠的就是 “小吃带火大旅游”,还有网红、特种兵那股子网络效应。
比如,我朋友在子房美景隔壁有个峦境洞藏酒庄,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院子包给别人做烧烤大排档,天天爆满,还顺带给酒庄引来了不少游客。
峦境洞藏酒庄
再看看丰储街、富国街,哪天人不多?还有众多的烧烤店,苍蝇馆,烤串、地锅一上桌,外地游客就挪不动腿,可以说旅游当前就是徐州最大的风口!
虽说旅游热给市民添了不少麻烦 —— 常去的早点摊天天排长队,想吃口热乎的得等半天;市中心堵车堵到心焦 —— 但咱徐州人几乎没怨言,都盼着这股热乎劲儿能一直续下去。
市里也确实下了功夫,加大旅游开发投入,搞 “彭城七里文脉”“饮食文化博物馆” 这些新打卡地,又重新打造丰储街、富国街这两个网红小吃街,以前可没这么大阵仗!
饮食文化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可咱得说实话,现在来徐州旅游,大多是 “穷游”“浅游”。为啥这么说?你想啊,徐州景点基本免费,吃的又好又便宜,好多人来就是冲这两点。
所以我总担心,就靠这些,徐州旅游能一直火吗?会不会走淄博的老路,热一阵就凉了?要知道,一旦冷下来,再想热回去可难了!就像深圳华强北,政府投了大钱整修,结果热度反而降了,这事儿咱得好好琢磨琢磨。
10月1日,曾经的网红米线店,生意远不如以前
徐州可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但咱的文旅做得还差点意思。比如云龙湖,面积比西湖大,景色也不输,可名气差远了。为什么?《陋室铭》开头两句给出了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 “仙” 和 “龙”,其实就是文化赋能啊!
大家都看过苏宁广场大屏放的汉舞俑跳的“科目三”吧,就是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把汉文化和网红舞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汉舞俑跳“科目三”(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咱得把两汉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餐饮文化、非遗文化、道教文化这些宝贝好好整合,挖得深一点,找个好切入点,搞点有特色、能让人玩得过瘾的文旅融合线路。同时,把旅游产业结构调一调,让大家在徐州花得更久、买得更多,整体效益提上去,这样徐州旅游才能一直走下去。
还有个关键点 —— 研学旅游!这对徐州文旅太重要了。你想,徐州两汉文化多牛啊,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和汉玉都是真家伙;伏羊节这些民俗多有特色;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纪念堂能讲多少故事;地锅鸡、把子肉更是勾人;香包、剪纸这些非遗多精致。这些都是咱搞研学的优势,把这些变成核心竞争力,就能让游客从 “浅游” 变 “深度游”,从 “穷游” 变 “价值游”。
徐州研学旅游发展论坛
要搞研学旅游,咱得奔着四个目标去:
第一,把徐州研学的名气打出去。搞个全国性的研学交流平台,让教育、文旅、宣传部门的人还有行业专家都来参与。
第二,争取政策支持。找市里相关部门和领导帮忙,出台点扶持政策,给研学旅游搭个好架子。
第三,促成资源对接。把全国的教育机构、旅行社、研学基地都请来,让他们跟徐州合作,签点实实在在的项目。
第四,打造品牌 IP。在论坛上喊出 “研学旅游,就到徐州” 的口号,让这句话传遍全国,成徐州研学的标志。
真要做起来,关键是把外地研学机构和本地的对接好。咱得主动点,搞点推介会、考察活动,让外地机构知道徐州的好。同时,也得规范本地研学机构,让他们把软硬件和服务提上去,做出有徐州特色的研学产品。
徐州研学芽苗菜基地
等游客来徐州研学,既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文化,又觉得这趟值,“研学旅游,就到徐州” 才能真正让人记住,徐州也才能变成全国研学旅游的标杆城,这样徐州旅游才能一直火下去!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