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的荣耀》的热播到吴石故居的人潮涌动,是一场红色记忆的“重启”——荣耀不再“沉默”,信仰在当代更加凸显。影视热剧让人们重新走进历史、重忆来路,也让红色精神在旅行的足迹中更好延续与传播
一部热播电视剧,唤醒一段尘封的历史。《沉默的荣耀》近期热度持续攀升,剧中主角原型、隐蔽战线英烈吴石将军的故事让无数观众动容。越来越多的观众从观看者变成追寻者,从“屏幕里的故事”走向“身边的历史”,掀起了一场从“看剧”到“寻迹”的红色旅游热潮。位于福建福州螺洲镇吴厝村的吴石故居近期人流骤增,门前不时有人献上鲜花,留言墙不到半个月便被写满。昔日静默的老宅,如今成为热门的“红色打卡地”。

近年来,从荧屏到现场,从情感到行动,不少红色旅游地因影视而焕发出新活力。热播剧唤起大众情感,点燃红色记忆,而红色旅游则以实地体验延伸情感共鸣。如,《觉醒年代》带火了北大红楼,《长津湖》让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以及位于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成为研学热地,《南京照相馆》《山河为证》等影片上映后,相关抗战纪念地参观热度显著提升。犹记得2020年电影《八佰》热播,“八百壮士”曾经坚守的上海四行仓库客流量与日俱增。影视作品让红色记忆“活”起来,旅游场景让红色精神传出去,二者相互赋能,形成了“火了影片、热了景点、活了记忆、兴了文化”的良性循环。
影视作品的力量,在于让历史变得可感、信仰变得可亲。《沉默的荣耀》对人性细节的刻画,让信仰有了温度、理想有了“形状”。文艺的“温度”恰是红色记忆触达大众的桥梁。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红色旅游不应沦为快闪式体验,而应成为触及灵魂的精神之旅。只有让游客在沉浸中感悟、在参与中铭记,红色旅游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与情感的双重价值。
热播剧带火红色景点的现象,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要想让“影视热”转化为“长红火”,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首先,要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故事讲得更动人。影视创作要深入挖掘史实、尊重细节,同时运用现代视角传递精神力量。可以借助实景演艺、沉浸剧场、互动体验等手段,把“看展览”变为“入故事”,让游客在亲历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江西瑞金、湖南韶山等地推出的“红色实景剧”实践表明,当观众融入剧中成为“角色”,教育也就自然发生,红色故事也更易传播。
其次,要善于把影视热度转化为文旅资源。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应主动承接热度,完善基础设施与讲解服务体系,开发主题展览、研学课程、文创产品等,使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延伸为常态化的文化体验。长汀中复村、延安红街等地借力影视作品热度,不断完善服务、提升环境,实现从“影视热度”到“旅游常态”的转变。此类成功实践表明,只有以热度促建设、以建设稳热度,才能让流量转化为文化自觉,使红色旅游从“爆红”走向“长红”。
最后,要重视数字赋能与传播创新。如今,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传播阵地,“剧中同款打卡”“信仰之旅”等话题的热度持续走高。通过数字导览、云展览、线上互动等形式,红色文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多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参与式影像”、社交传播,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
当然,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守护。红色资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地方在借势影视热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积淀与精神延续,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政府、社区与社会力量应共同参与红色遗址的保护与运营,让红色旅游真正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引导社区、学校、文旅企业形成共建机制,让红色资源融入日常生活。只有让当地居民成为讲述者、志愿者与守护者,红色文化才能在生活中延续,在时代中传承。
红色旅游的价值更在于精神传承。从《沉默的荣耀》的热播到吴石故居的人潮涌动,是一场红色记忆的“重启”——荣耀不再“沉默”,信仰在当代更加凸显。影视热剧让人们重新走进历史、重忆来路,也让红色精神在旅行的足迹中更好延续与传播。在这样的热潮中,业界应思考如何让一时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动能,让影视作品成为点燃红色记忆的“火种”,让革命故事以新的表达方式焕发持久荣光,让红色资源在文旅融合中释放新的能量。唯有兼顾“热度”的感性与“守护”的理性,才能使红色旅游成为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这正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作者: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阳志标;编辑:杨硕)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