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文/图
市民在东区野滩夜市惬意休闲
6月30日晚,泉州市丰泽区在真武庙影视文化产业园启动“这YOUNG的丰泽潮燃夏夜”夜经济活动,通过串联真武庙、马可波罗广场、泰禾商圈、蟳埔民俗文化村等资源,并导入多层次、多样化的夜间经济新场景和新业态,全力打造滨海浪漫线夜经济消费带,进一步激发夏日夜经济活力。
49项文旅活动
点亮缤纷夏夜
灯光秀、音乐会、簪花啤酒季……为助推区域夜间经济持续繁荣,这个暑期,丰泽区结合夜间消费热点,串联滨海浪漫线7个点位,策划了49项文旅活动,并在蟳埔推出簪花、旅拍、问海、巷遇、听音、看戏、品鲜、乐购“八大体验”。
鹿屿集市夜市火爆
作为活动重磅便民配套,“夜游滨海浪漫线”免费公交接驳服务当晚同步开通。即日起至11月,“蟳埔号”巴士招手即停,无缝串联真武庙至蟳埔村之间的核心景观。搭乘巴士,开启别样夏夜之行。市民游客可从静谧厚重的真武庙(南武当)出发,沿石头街鲜花漫步道前行,于文兴宫沉浸“一台戏”的古韵,感受马可波罗广场的千年海丝印记。伴随潮声,随后可沿途沉浸式体验上岸SeaLand的闲适、东区野滩的热闹、游艇码头的刺激、簪花里市集的欢腾、刺桐港非遗城的烟火,全方位解锁专属丰泽的夏夜魅力。
打造文化新地标
构建“非遗生活圈”
非遗戏苑舞台上演传统戏曲歌舞、民乐演奏、现代乐队等精彩节目;一旁的刺桐非遗市集则汇聚蟳埔女服饰、泉州砖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非遗体验……世界遗产城市泉州文化新地标——刺桐港非遗城正式推出。据介绍,非遗城还聚集超30位非遗大师,通过精品展示、活态工坊、特色美食街和精彩演出,构建沉浸式“非遗生活圈”,让游客不仅能观赏体验,更能亲身参与文化传承。
泉州文化新地标——刺桐港非遗城正式推出
除打造“可看、可玩、可学、可遗传”的文化体验核心区外,丰泽还用心构建了从舌尖到心灵的“非遗生活圈”。汇聚面线糊、肉粽、润饼等泉州老字号美食,打造闽南非遗餐饮街,让市民游客体验“舌尖上的非遗”。此外,还将在非遗戏苑定期举办南音、木偶戏等传统戏曲演出,非遗传承人分享会、文化讲座等,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泉州非遗魅力,助力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海都锐评
古韵新潮加持泉州夜经济
在泉州丰泽的夜色中,古韵与新潮交织碰撞,勾勒出别具一格的夜经济画卷。“夜经济+海丝滨海+非遗生活圈”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让千年古城在夜色中焕发全新活力。
夜经济搭建消费新场景,激活城市“夜间生命力”。49项主题活动覆盖灯光秀、音乐会、市集等多元业态,“蟳埔号”免费接驳巴士串联7大核心点位,打破空间壁垒,延长消费链条。从静谧的真武庙到热闹的簪花里市集,从野趣十足的东区海滩到流光溢彩的泰禾商圈,不同消费场景精准匹配多元需求,让夜晚成为市民游客释放活力的黄金时段。
海丝滨海资源赋予夜经济独特气质。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丰泽区充分挖掘滨海文旅基因,将马可波罗广场的千年海丝印记、游艇码头的现代动感、沿岸步道的浪漫风情融为一体。伴着潮声漫步滨海浪漫线,游客既能触摸历史脉搏,又能感受海风拂面的惬意,这种“历史+自然”的双重体验,为夜经济注入稀缺的滨海文化IP价值。
非遗生活圈则为夜经济注入灵魂。刺桐港非遗城汇聚30余位非遗大师,蟳埔女服饰、福船制造技艺等活态展示,让传统文化走出博物馆,融入烟火夜市。闽南非遗美食街里,面线糊、肉粽等老字号唤醒味蕾记忆;非遗戏苑的南音、木偶戏演出,将文化体验推向高潮。“可看、可玩、可尝、可传承”的立体沉浸空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夜经济+海丝滨海+非遗生活圈”的有机联动,让泉州丰泽的夜晚既有现代消费的繁华,又不失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这种特色发展模式,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夜间生活体验,更探索出一条文旅经济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一醉)
编辑:郭寿权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