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香约合肥 港好遇见”2025合肥文化旅游(香港)推介会在香港举行。推介会上,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携重点文旅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组成文旅代表团,向香港各界和全球客商展现合肥独特的文化资源。来自蜀山区的省级非遗项目徽帮裁缝受邀赴港参与本次活动,其精彩技艺彰显了蜀山非遗的独特魅力。
推介会现场,徽帮裁缝第三代传承人王俊身着黑色中山装,手持银剪,在展台前从容演示“镶、嵌、滚、盘、钉”五大传统工艺。12件采用真丝绸缎制作而成的手工盘扣、旗袍陈列其间,盘扣纹样灵感来源于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玉龙”、合肥市鸟喜鹊、“徽州三雕”等元素,独特设计引得香港市民 驻足流连。一位香港服装设计师惊叹:“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融合的如此自然,这才是真正的东方高定!”
本次推介会不仅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合肥的文化魅力,还进一步提升了“美丽合肥 养人之城”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此次赴港既是一场文化对话,也期待与香港时尚设计、文旅产业深度对接。”王俊表示。
近年来,蜀山非遗不断“出圈”,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实现保护创新,让更多的人共享保护成果,惠及全民。截至目前,蜀山区共有省市区级“非遗”项目57项。其中,列入省级保护名录11项,市级15项,区级31项。未来,将有更多非遗在新时代中“活起来”,穿越时光,推进文旅融合,走进千家万户,绽放时代光彩。
非遗技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
让我们得以察今知古,探本溯源
蜀山非遗传承人
始终秉持初心,精雕细琢
让文化之韵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
蜀山区部分省级非遗项目
“徽帮裁缝”在一裁一缝中定制出传承的工绝。刘兵生 摄
王允茂去世后,当年只有22岁的王俊从部队转业归来,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学习技艺。王俊耐心打磨缝制技艺,深入了解刺绣文化,坚守、传承着老一辈的初心。1998年,王俊在合肥重新创立起“徽仁洋服”品牌,以字母“H”和八叶莲花为原型,注册了“徽帮裁缝”品牌商标,让老字号重焕青春。三十年间,王俊对于当前徽派服装的造型设计、现代工艺流程有着深入研究,并加以改良创新。他的作品中,多有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新款式。他还将自己的店铺开到了都市最繁华的街区,精心布置橱窗展陈,打造成城市的风景线、街边的“非遗博物馆”,吸引市民一览风采、了解非遗。
吴氏船模制作需几十道复杂工序,十分考验人的耐心和毅力。王树平 摄
吴培已年过古稀,几十年来,他共制作了近700艘船模,包括风帆船、古战船、游船等80多种类型,最大的可下水载人,最小的不足掌心一寸,船身、船帆、船桨、船舵,每个部位都精细可见、真实可感。从船的形态、尺寸到每个部件的花纹,吴培都会反复查阅资料,力求还原其最真实的面貌。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和一双巧手,他被称为“指尖上的江淮船王”。
非遗不仅仅是一件件体现精湛技艺与古老智慧的工艺品,更蕴含着真实可感的匠心和可参与体验的生活。庐州麦秆画传承人马龙麟就像一位魔术大师,上演着魔法奇迹。
马龙麟向年轻人介绍麦杆画的技巧。刘兵生 摄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