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你有多久没来荔枝公园逛逛了

“五一”临近,如果你想要在深圳这个“千园之城”过“五一”的话,逛公园一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4月18日下午,晶报《直播深圳》再度联动深圳公园体验官“公园里的小梁番茄”(下文称“小梁”),来到荔枝公园,揭秘这座老牌公园如何玩出新活力。


▲晶报主播(右)和公园体验官在荔枝林现场直播。

荔枝公园,闹市中的绿洲

荔枝公园位于福田和罗湖的交界处,东邻红岭路,南接深南中路,是深圳最早的公园之一,因园内500余棵亭亭如盖的荔枝树而得名。晶报《直播深圳》的开场在荔枝公园的东门,公园入口处立着写有“荔枝公园”四个大字的标志景石,颇有古风古韵。小梁介绍说,“从红岭地铁站出来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这里承载了太多深圳人的童年记忆。我小时候就经常和爸妈一起来这儿玩,所以今天一来到公园门口我就感觉很亲切很熟悉。”

从东门进来,走过横跨在池塘上的小桥,便能看到假山前的“东门瀑布”。站在瀑布前拍张照,就成功解锁了荔枝公园的网红打卡拍照机位之一。绕过假山,迎面而来的是成片荔枝林,郁郁葱葱又千姿百态。正巧开播前下了一阵雨,荔枝林的环境更显清幽和舒适。“等再过两个月,荔枝成熟时这里一定更加好看。”小梁兴奋地说,“到时候荔枝果实挂满枝头,应该连空气中都是甜甜的荔枝香味吧!”

要说荔枝林的最佳观景位置,莫过于被成百棵荔枝树环绕着的“荔香阁”了。岭南韵味十足的“荔香阁”是荔枝公园的制高点,也是园内的点题之景。阁楼下的空间给游客们提供了乘凉歇脚、休闲娱乐的场地。而每逢荔枝飘香时节,登上阁楼,凭栏眺望,便能将楼下的“绿海红云”尽收眼底。

穿过荔枝林,映入眼帘的是公园里的北门大草坪,视野一下变得开阔起来。不难发现,大草坪是许多深圳公园的“标配”,其实这也是公园设计思想中的“留白”。一方面是为了让公园里的植物景象虚实有序,更显层次,另一方面是为给游客朋友们开展户外活动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可能。闲暇之余,在草坪上或露营野餐或静坐发呆,皆是休闲惬意的公园玩法。

沉浸式体验公园茶楼

经过北门大草坪,我们来到了复观茶楼,也是最近新开业的建在公园里的茶楼,整体建筑设计与荔枝公园的岭南园林风格相得益彰。茶楼旁,流水、廊桥、绿树应有尽有,还有为公园里的流浪猫专门搭建的“猫屋”,“公园温度”很暖心。绕到茶楼的背面,还能发现一个既能打卡茶楼,又能和京基100大厦合照的隐藏拍照机位:站在茶楼背面的白墙前,把景别拉大一些就能解锁。

茶楼外围氛围感十足,茶楼内更是古色古香,整体布局充满岭南韵味。一楼的开放空间设置了不少茶座,二楼有独立包间和露天阳台,能满足市民游客品茶看景的多样化需求。在茶楼负责人刘先生的推荐下,我们品尝了茶楼的特色茶点和茶饮,包括荔枝虾球、荔枝红茶等。不少直播间的朋友评论,“不愧是开在荔枝公园里的茶楼,含‘荔’量太高了!”“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茶楼,周末就去打卡!”

更多元更便民,荔枝公园改造提升

解锁完复观茶楼的吃喝玩乐全攻略之后,我们邀请了荔枝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李丰,以及当天的另一位“深圳公园体验官”——蕾奥规划设计公司副总规划师李妍汀来到直播现场,一起聊聊荔枝公园背后的故事。


▲晶报主播(右一)与公园体验官及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互动。

“荔枝公园是1982年在原有荔枝林和低洼稻田基础上建成的,因连片荔枝林得名。公园以‘雅、幽、静’为理念打造岭南风格园林,占地30万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占三分之一。”关于荔枝公园的历史和特色,李丰娓娓道来。“与深圳其他老牌公园不同的是,荔枝公园有较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全国首家‘诗教示范园’,国家旅游局评定的‘五星级公园’,可以广泛依托园内景点开展诗词教育与传统文化普及。”

近年来,荔枝公园持续推进便民设施升级与老旧空间活化等工作,包括引入AI科技,如在园内设置AI教学智能琴房、广场定向音响、无人售卖咖啡机、24小时自动巡逻清扫的智能小车等,为市民游客打造更智能、更舒适的游园体验。同时公园也在大力推动改造提升,包括三处公厕的改造完成并已投入试运行,新开业的“复观茶楼”,还有正在进行的园内荔湖书吧的品质提升工程。

“今年荔枝节预计在6月中下旬举办,届时将开展首届‘荔枝杯’诗词大赛、咖啡市集和主题音乐会等活动,具体活动安排会发布在‘美丽深圳’等平台,感兴趣的市民朋友请多留意关注,非常欢迎和期待大家的到来!”李丰介绍道。“深圳公园体验官”李妍汀表示,“荔枝公园现在确实变化不小,结合原有生态和公园特点去做升级优化,不仅很好地保留了荔枝公园的传统韵味,也释放了公园绿地的新生活力。”

年轻人和公园的双向奔赴

从复观茶楼出来,我们邀请李妍汀一起逛接下来的路线。刚走不久便看到了荔湖,湖边路面是用石头铺设的,树木枝叶延伸到了湖面,睡莲从莲叶间探出头来,静静地在湖面上绽放。时间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不少市民游客靠在湖边长椅上吹吹风。“我逛公园的时候就爱坐在长椅上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小梁说着自己喜欢的逛公园方式,“在公园里呆着可以让我的身心从平常紧张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我觉得公园就是当下打工人的‘充电站’。”

关于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逛公园这一点,李妍汀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年轻人喜欢逛公园有很多背景原因,首先年轻人需要一个释放压力和疗愈情绪的地方,深圳公园很多并且免费,自然会成为年轻人的优选。其次是现在年轻人的社交和消费方式都越来越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些丰富的需求都是需要承载空间的,而公园空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总而言之,就是年轻人需要公园,公园也需要年轻人,可以说是双向奔赴了。”李妍汀接着说,“尤其是老牌公园,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地段普遍较好,配套服务全面。如果能在公园运营上做好改造更新,去更精细化适配年轻人的需求,一定会发挥出很好的承载效果。”

多元价值的城市绿色空间

走过横跨荔湖的浸月桥之后,我们来到了石滩。“这是我到荔枝公园最常来的地方,因为我小孩非常喜欢来这里玩玩水、看看睡莲。”刚到石滩,李妍汀感叹道,“荔枝公园周边有很多文体设施,比如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深圳大剧院、深圳市体育中心等,小孩去体育中心运动完之后,就会来荔枝公园石滩这附近玩一玩。”

其实荔枝公园周边不仅有改革开放后深圳最早建立的科学馆、大剧院、图书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还有地王大厦、京基100、万象城、新城市广场(升级改造的iN城市广场将于4月29日开业)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商业设施。现在站在石滩上就能完整看到京基100大厦的全貌,难怪网友们说这里是给京基100拍“证件照”的绝佳机位。

经过石滩便是绕荔湖边而建的栈道,走栈道时,我们和李妍汀聊到了“公园经济”。“过去公园是城市提供的公益产品,由政府财政来建设和管理。而如今公园的运营成本逐渐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来共同完善公园的产品和服务,于是就有了‘公园经济’这个概念。”李妍汀介绍说,“公园经济不能狭义理解为在公园里卖东西,而是采用市场化方式去管理和运营公园,把公园放到城市这样一个更大的层面去算大账。推动公园与周边商圈联动,就是盘活公园经济、释放公园活力的方法之一,让公园流量去为城市消费赋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可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园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城市公园不再是孤立的绿色空间,而是与周边产业相互交织、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走过荔湖栈道,我们来到本次直播的终点站——揽月桥,该建筑与公园整体的岭南园林风格保持着一贯韵味。

“五一”就要到了,深圳公园体验官为大家推荐荔枝公园打卡宝藏路线:从公园东门进入,看看东门瀑布,路过荔香阁,来到北门大草坪,再到复观茶楼品茶,然后绕着荔湖边打卡浸月桥、石滩、荔湖栈道和揽月桥。

趁着周末,趁着“五一”,来荔枝公园解锁深圳老牌公园的新玩法!

来源│晶报APP

记者:叶婷婷

摄影:实习生 揭冠立

编辑:李慧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荔枝   东门   公园   小梁   特别报道   园内   岭南   深圳   茶楼   多久   年轻人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