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遇春

五月的晨光如蜜,泼在车窗上,折射出一片碎金。三十余人分乘在九辆车里,孩童的笑闹声裹着花香,从窗缝里漏出去,散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此行的目的地是奉新越王山,一座被历史与传说浸透的平顶孤峰。

从青树村远望越王山

山脚处,苦楝树早已褪尽紫云,细碎的白花铺满青泥草地,仿佛为初夏铺就一张告别的信笺。可当竹杖叩响山径时,我忽然听见春天在苔痕深处轻笑。

崎岖登山路

山势如削,黄土混杂碎山石的山路被经年的雨水冲刷出沟沟坎坎。十数根竹杖此起彼落,敲击声与竹涛和鸣,恍惚有古琴的韵律。一群六到十六岁的孩子冲在最前头,蓝蓝白白的身影在翠色中跃动。大人们喊着“慢些走慢些走”,自己却忍不住加快步伐——谁能拒绝山风的邀约呢?转过第N道盘弯时,一片锦带花蓦然撞进眼帘。或白或紫的花瓣缀在峭壁边,宛如仙人随手撒落的棋子。手机显示海拔已升至九百米,气温却倒流回二十二度的仲春。

锦带花开

“原来春天躲在这儿!”我仰头拍摄一簇锦带花,眼镜片上沾上了云气。蝴蝶荚蒾低垂如璎珞,映山红燃起团团火把,连石缝里的无名野花也擎着彩伞,仿佛在迎接迟到的访客。蕨类植物蜷曲的新叶尚未舒展,像婴儿攥紧的拳头,教人想起《诗经》里“采采卷耳”的句子。山岚漫过时,满坡花影洇成水彩,连竹杖点地的脆响都变得绵软。不知是谁吟了句“树杂山如画”,空谷立刻接上“林暗草惊风”,惊起一群不知名的鸟,咕咕咯咯地飞起,打碎山中的静谧,剪碎了满眼嫩黄新绿的光影。

蝴蝶荚蒾

及至山顶,恍若踏入被时光遗忘的秘境。二千五百亩平野上,野竹与灌木纠缠成海,风过时碧浪翻涌,露出半截石桥、一角残碑。同事们挤在“越王山”石刻前拍照,孩子们却已钻进竹丛寻宝。这个说,“快看!灌木上都长着胡须!”那个说,“快看!杜鹃花映红了溪水!”圆圆的尖叫引我们驻足细看,山中湿度大,苔藓附着灌木枝干生长,果真细长如须。拨开藤蔓,只见一涧流水驮着落花,正匆匆奔赴山崖。石径旁野猕猴桃蜷着毛茸茸的花苞,像未拆封的春日信札。地上偶见的残砖础石,大概是宝莲院、邹公祠留在时光里的印记。

点将台上点将

真正的顿悟发生在点将台。那不过是块三四平米见方、二三米高的花岗岩,可当攀上岩顶,周围的一切忽然矮了下去,人瞬间感觉从杂花乱树的围困中摆脱出来,“山高我为峰”的豪情从胸中生出,真有升仙之感。关键处,一二米的差距就是天壤之别啊!云雾自谷底蒸腾而起,漫过烂草湖,将齐云峰雕成青玉镇纸。传说唐代吴彩鸾在此跨虎登仙,此刻我倒信了几分——云海中沉浮的岂止是峰峦?分明是巨龟驮着的仙岛,是蛟龙脊背的鳞光。老黄扶着竹杖长啸,回声惊醒了蛰伏的豪情,三十多人的笑声乘着风,直冲从山顶飘过的白云。

山顶映山红

下山前,我们在入山口处的空地上用餐。大家席地而坐,用山间清凉的溪水加热自热饭。等待的间隙,我凭崖远眺,只见山下池塘如镜,公路如带,一个个村庄点缀在绿色的山原田野中,仿佛展厅里的沙盘。孩子们围在溪流边嬉戏,撩起溪水驱赶绕着人嗡嗡飞的蜜蜂,看不到有丝毫的疲惫。

凭崖远眺

下午二点许,我们踏上下山的路。当竹杖叩地的节奏渐缓,有人哼起不成调的山歌,将暮春的斜阳唱得酽酽的。山脚的苦楝花依然在谢,可谁在乎呢?我们衣襟上沾着越王山的花粉,口袋里装着迷路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旅游   灌木   溪水   山顶   映山红   奉新   春天   惊风   山脚   豪情   紫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