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暴雪被困后续!一向导人肉开路,带百余人撤离,拒收重金酬谢

珠穆朗玛峰的一位向导火了!

国庆长假第五天,西藏珠峰东坡海拔4900米的营地,本该是徒步者打卡雪山的热闹时。

有人刚晒出日照金山的照片,有人在帐篷里分享登山干粮。

可没人想到,一场毫无征兆的强对流暴雪会突然袭来,厚雪像巨石般压垮帐篷,零下30℃的寒气往骨头里钻,150余人瞬间被困。

危急关头,向导“无极”带着一只小狗人肉开路,9小时硬生生蹚出逃生路,面对5000元感谢金却只说这是本分。

10月4日傍晚的珠峰东坡,风先变了脸。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被墨色云墙压满,雪粒像冰碴子砸在帐篷上,“咔嚓”声此起彼伏。

不到半小时,第一批帐篷开始坍塌,积雪顺着缝隙往里灌,很快就没过了睡袋边缘。

队伍里的摄影师刚把相机塞进防水袋,就感觉帐篷顶往脸上压,他伸手一摸,外面的雪已厚达半米,硬壳冲锋衣裹在身上,却挡不住寒气往毛孔里钻。

呼出的气粘在睫毛上,眨一下都疼,手指已经开始发麻,连拉链都拉不动。

更揪心的是营地西侧,三位游客因疲惫睡得沉,直到向导“无极”用铲子刨开积雪,才把冻得说不出话的他们拉出来。

彼时帐篷内温度已低至零下28℃,其中一位女士的嘴唇已经发紫,若再晚半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是雪山第一次“发脾气”。

2023年10月,梅里雪山雨崩村也曾突发暴雪,两名徒步者因未带防寒装备失温失联,虽最终被找到,却留下了终身冻伤的后遗症。

极端天气下的雪山,从不会给侥幸留余地,每一分轻视,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10月5日凌晨,“无极”的头灯在雪夜里亮了整整一夜。

他踩着过膝的积雪挨个儿帐篷敲门,冻得发紫的手帮游客把睡袋裹紧,反复叮嘱“别乱跑,天亮就撤”。

这位从业12年的向导,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雪,有的雪坑踩下去能没过腰,登山杖戳进去半米都碰不到底。

早上9点,“无极”扛着登山杖走在最前面,膝盖深的雪被他蹚出一条窄路,每走一步都要用杖尖戳三下,确认没有暗坑才敢往前。

队伍里的小狗跟在旁边,一会儿跑到队尾叫两声,提醒掉队的人跟上,一会儿又绕回“无极”脚边,像是在确认路线安全。

走了不到两小时,一位女游客突然腿软倒在雪地里,“无极”立刻蹲下来,把自己的保温壶递过去,还把背包里仅剩的巧克力分了一半给她。

有人见他辛苦,偷偷转了5000元到他微信,他却秒退回去,表示自己是向导,带你们出去是本分,要钱就变味了。

走到海拔4500米处时,雪坑变得更多,一位男士一脚踩空,半个身子陷了进去,旁边两位游客立刻跪下来拉人,连背包都顾不上卸,指甲缝里塞满了雪也没松手。

走在中间的一位阿姨,把自己的暖宝宝全分给了失温的学生,我年纪大,扛冻,你们年轻人得保住体力。

最让人动容的是,一位厨师游客把仅剩的压缩饼干掰成小块,每个人手里都分到了一点。

这样的互助,在户外救援中屡屡创造奇迹。

2022年11月,四姑娘山三峰7名游客被困,其中一人高原反应严重,大家轮流背着他走,还把仅有的氧气罐让给他,最终在救援队到来前坚持了6小时。

可遗憾的是,并非所有户外者都能明白协作与敬畏的意义。

这个国庆假期,全国多地发生的山岳救援事件,暴露了不少人对自然的轻视。

10月1日,北京昌平两名游客不听景区劝阻爬野山,女子不慎脚部骨折,消防队员顶着夜色,用担架抬了3小时才把人救下来。

10月2日,青海直亥雪山6名游客因迷路被困,当地救援队30分钟内集结,直到次日清晨才找到所有人,其中一人因失温轻微冻伤。

太多人把说走就走的旅行当成浪漫,把挑战野路当成勇敢,却忘了大自然从不会因为“热情”就手下留情,你对它的每一分轻视,都可能变成催命符。

向导在事后反复提醒,,出发前一定要看近一周和48小时的气象预警,珠峰秋天的天气比翻书还快。

除了看天气,装备也不能凑活。

这次珠峰被困的游客里,有3人因为没带防风帐篷,帐篷最早坍塌,而带了-20℃专业睡袋的人,即便被困也能多撑几小时。

中国登山协会曾发布高海拔徒步装备清单,明确要求必须带防寒服、冰镐、急救包,可总有人为了“轻便”省略这些。

8月19日,一名游客在稻城亚丁徒步时,因为没带保暖衣物,刚走到洛绒牛场就失温晕倒,好在被巡逻队员及时发现。

准备不足的冒险,本质上是拿生命赌运气。

你以为的“麻烦”,其实是前人用教训换来的“保命符”,少了这张符,再美的风景也可能变成绝唱。

做好准备能避开危险,而平安之后对自然的回馈,才是更深层次的敬畏。

10月7日,“无极”带着5名向导重返珠峰东坡,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把游客遗留的23顶帐篷、40多个背包全部运下山。

这些装备若留在山上,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成为后来者的安全隐患。

撤离途中的小细节也藏着这份敬畏,有人把最后一口热饮让给向导,有人帮“小狗擦掉爪子上的冰,还有人把垃圾塞进背包带下山。

这些瞬间让雪山里的寒冷少了几分,敬畏自然从不是害怕它,而是懂得与它共生,你对它温柔,它才会给你生路。

结语

珠峰东坡的暴雪早已停了,被救的游客回到城市,晒出了脱险后的合影。

朋友圈里的雪山永远明媚,但真实的户外从来不是浪漫的冒险,而是需要专业、协作与敬畏的旅程。

未来还会有人走向雪山,但希望每一个出发的人都记得,胆量是必要的,但敬畏心才是能带你平安回家的钥匙。

毕竟,再震撼的日照金山,也比不上活着看到下一次日出,再炫酷的朋友圈打卡,也抵不过一句“我安全到家了”。

对自然多一分敬畏,就是对自己多一分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旅游   珠峰   开路   暴雪   重金   向导   无极   游客   帐篷   敬畏   雪山   东坡   睡袋   积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