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水木清华处,弦歌未央时 || 北京高校研学之旅 ②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拥有众多的世界一流学科和科研机构,她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殿堂,更是一座融合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宝藏旅游胜地。这里既有百年建筑的厚重底蕴,又有现代设计的创新活力,是来北京旅游不可错过的文化地标。走进清华园,不经意间路过的院落,历史的许多名人贤士可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林荫道上与无数怀揣着梦想的清华学子擦肩而过,未来从他们中间肯定会出现许多的学术大咖。这里每处景致都凝聚着独特的韵味,绿荫掩映间,红砖青瓦与玻璃幕墙交相辉映,传统建筑与现代化设施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座举世瞩目的学术圣地。

水木清华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前身是“清华学堂”,最初为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目前,清华大学共设32个学院、54个系、12个书院,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清华大学占地约442公顷,校园内的主要景观以学校的主干道——学堂路可划分为东西区,校园内绿树成荫,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与荷塘、园林交相辉映,四季景色各异,被誉为“东方剑桥”。


校园热门打卡地

西区始建于建校初期,以美式、西洋古典建筑为主,融合中国传统园林布局,典型代表包括二校门、清华学堂和大礼堂等标志性历史建筑,环境幽静古朴,游客常在此能感受到清华百年的文化积淀,西区也是学校的行政、历史文化和传统学术活动区域。

二校门

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门楣上镌刻着清末军机大臣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字。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今日的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二校门曾被摧毁,后恢复重建。

位置:清华路中段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学校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最初是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造,清朝军机大臣那桐为之手书匾额,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红砖青瓦、铜门钢窗,体现了当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视野。学堂分东西两期建成,总建筑面积4560平方米,内设礼堂、图书馆等功能区,曾为早期清华师生提供重要学习场所。历经百年风雨,清华学堂仍矗立于校园中,见证着清华的辉煌历程,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厚底蕴。

位置:二校门东北侧

大礼堂

清华大礼堂建成于1920年,是当时国内高校中最大的礼堂。罗马风格的穹隆主体,开敞的大跨结构,汉白玉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整个建筑下方上圆,庄严雄伟,象征着清华人"坚定朴实、不屈不挠"。历史上清华许多重要的会议和学生集会都在此举办。现在校内的一些会议、讲座及娱乐演出也经常在此进行。大礼堂前的草坪是学生活动的中心,常有读书会、音乐表演。

位置:清华学堂西北

科学馆

科学馆落成于1919年。主体为三层建筑,总面积约355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先进,材料质地坚固。立面分为三段,并点缀石柱,暗红砖墙、灰色坡顶、黄铜大门、青瓦钢窗、精雕的梁柱、恢宏的穹拱等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尽含其中。建馆之初,这里是学校理科教学和实验的场所,从1926年物理系建系,特别是1929年清华理学院建院,一直到1999年新理学大楼建成,科学馆一直被作为物理系馆。这儿保存下清华理科最古老的记忆,也成为了后来清华理科辉煌的发源地。如今科学馆已作为杨振宁和林家翘两教授回国工作后创建的两个研究中心(即高等研究中心)及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的科研办公基地。

位置:大礼堂西南

工字厅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为清康熙皇帝的长子爱新觉罗·胤禔所建,在乾隆时期成为了皇家御园——熙春园的一部分。后来的道光皇帝将其赐给他的第五个儿子,因此也被称为"小五爷园"。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工字厅大门上面悬挂一匾额,上书"清华园",乃咸丰皇帝御笔,清华园也由此得名。共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庭院内,一座座独立的小套院相互勾连,水杉、石榴、海棠、樱花、松柏等一干花草林木欣欣向荣,禽鸟穿梭其间,相映成趣,清幽异常。作为一座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建筑,工字厅见证了清华的百年历史。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即是在工字厅举行的开学仪式。无论在"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还是"清华大学",工字厅都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位置:科学馆西侧

甲所、丙所

建校初期供校领导居住的甲所、乙所和丙所(现仅存甲所和丙所)位于工字厅以南,1917年~1919年建。均为西式单幢砖木结构,其间树林成荫花草拥簇,草木山冈、溪流环绕、环境幽雅。银杏、珙桐、法桐、松柏、核桃树连同那些不知名的许多树种和花草连绵起伏,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在甲所居住多年。

位置:工字厅南侧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荷塘南侧之畔垂杨掩映着的秀雅古建筑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这里也是清华学子常来读书学习和休憩之地。

位置:工字厅北侧

近春园

近春园原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一部分,最早是熙春园的中心地带。清朝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如今还保留着荷塘、假山、残桥等古典园林元素。近春园的核心景观是被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围着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每到夏天,便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

位置:工字厅西200米

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建成的老馆东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动工和建成者,当时的馆舍面积仅有2114平方米。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馆舍面积扩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三期工程(新馆)于1991年9月建成。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之一,阅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

位置:大礼堂北100米

西体育馆

与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被称为早期清华的四大建筑之一,分为前馆和后馆两部分。前馆建于 1916-1919年,后馆建于1931-1932年。前馆内有篮球场、80码悬空跑道以及各种运动器械,附设室内游泳池。所有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高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体育馆曾是中国最先进的体育馆,2001 年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

位置:图书馆西200米

理学院楼

理学院楼是理学院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在国庆50周年前夕落成使用。它占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是理学院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楼。全楼整体采用西洋古典建筑形式,并具有现代化气息,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环境幽静,建筑典雅。楼内共设5个机构:理学院院部、物理系馆、数学系馆、高等研究中心和化学系分析中心实验室。80多年来,清华大学理学院培养出了几十位两院院士和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内有着较高的学术声望。

位置:体育馆西北

天文台

天文台的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1952年随着清华的院系调整,气象系被并入北京大学。由于长时间的无人照看、维修,气象台越来越破旧。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才改变了"无法无天"(法律和天文)的状况,随着天体物理学科的逐步建成,气象台也更名为天文台。新天文台的外观设计是由建筑系的关肇邺院士组织,为使其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在天文圆顶下面、原气象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

位置:理学院楼南

学堂路以东的东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以苏联和现代建筑风格为基调,如中央主楼(全校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美术学院楼、新清华学堂等,建筑线条简洁硬朗,体现工业化时代的实用主义风格,东区以教学科研为主导,聚集现代实验室、科研楼,现代化气息浓厚,学术研究氛围活跃,是清华前沿学科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

清华主楼

清华大学主楼,地处校园东区,整体由西、东和中央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体态巍峨,结构坚固,总建筑面积达76871平方米,是建国后由清华大学师生自行设计的校园建筑。从1956年设计并破土动工,后因当时的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工,一直到1966年5月才完全建成。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中央主楼标高40米,登上楼顶,清华校园风景尽收眼底。

位置:东南门北行500米

新清华学堂

新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在百年校庆期间建成的重要文化设施,由清华校友捐赠建设。场馆内观众大厅设池座和两层楼座,可容纳2011人坐席。新清华学堂是校园文化地标,定期举办音乐会、话剧演出。

位置:主楼西侧

艺术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目前藏品有1.3万余(组)件,绝大多数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的收藏、校友和社会贤达捐赠。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器6大类。既有极具独特学术价值的“清华简”文献,也有清华大学历史上著名学者教授的手札文稿。这些丰富的古代和现代艺术品,为参观者提供了解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机会。

位置:主楼东侧

美术学院楼

美术学院新教学楼于2004年3月奠基动工,2005年8月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62,000平方米,占地15,000平方米,由美国帕金斯威尔公司设计。新教学楼主要包括教学区、实习区、科研图书区、教学管理区及公共空间等。按照交流与融合的理念,集行政、教学与工艺美术创作于一体,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面向21世纪的艺术教育理念和特色。

位置:主楼东南方向150米

经典游览路线

半日精华游(3-4小时):西门 → 近春园遗址(荷塘月色)→ 水木清华 → 工字厅 → 二校门 → 大礼堂、清华学堂、科学馆(大礼堂草坪周边)→ 图书馆 → 中央主楼广场 → 东南门

一日深度游(6—8小时):西门 → 近春园遗址 → 天文台 → 理学院楼 → 西体育馆 → 图书馆 → 水木清华 → 工字厅 → 甲所、丙所 → 科学馆 → 大礼堂 → 清华学堂 → 二校门 → 新清华学堂、校史馆→ 清华主楼广场 → 艺术博物馆 → 美术学院 → 东南门


其他主题路线

科学探索游:李兆基科技大楼(镜面幕墙未来感) → 蒙民伟科技楼(空中连廊俯瞰校园) → 科学馆、旧土木馆、旧水利馆(复古民国科研场景) → 天文台遗址(锈蚀铁梯拍工业风大片) → 第六教学楼(体验全息投影实验室)

追寻大师足迹:近春园荷塘月色景区(朱自清散步路径)→ 大礼堂(闻一多组织“新剧社”活动地)→ 清华学堂(钱钟书、季羡林上课教室)→ 同方部(梁启超《君子》演讲旧址)→ 科学馆(叶企孙、吴有训实验室旧址) → 古月堂(梁启超、朱自清故居) → 工字厅(梁启超书斋、泰戈尔访华下榻此地)→ 王国维纪念碑(陈寅恪撰文,梁思成设计)→ 胜因院(陈寅恪、费孝通、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马约翰等学术泰斗曾在此居住) → 校史馆(清华大学名家大师事迹展览)

如何进入清华

1、预约政策:清华大学自疫情后实行预约参观制度,需通过官方渠道(“参观清华”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每日限额开放。寒暑假和节假日名额紧张,建议至少提前3天预约。
2、预约时间:个人游客可预约上午场(8:30-11:30)或下午场(13:30-16:30)。
3、携带证件:身份证原件,港澳台及国际游客需持护照。

4、友情提示:如果没能成功预约,建议可通过网上购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票方式进入校园。

交通方式

1、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C口出,步行约10分钟至西门;13号线“五道口站”A口出,步行15分钟至东南门。

2、公交:清华大学西门站(375路、429路等)、清华东路西口站(508路、331路等)。

3、共享单车:校园面积很大,为节省时间和体力,可使用校园内的共享单车。


注意事项

1、推荐游览时间:春秋季节(4-5月、9-10月)气候宜人,春有紫荆花开,秋有银杏金黄;夏季荷塘盛放,冬季雪景静谧。

2、购买文创产品:二校门南的“清华印象”商店可购买清华大学相关的文创纪念品。

3、特别提醒:清华大学为教学科研单位,非旅游景点,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入校参观人员遵守校园管理规定,爱护校园环境设施,文明参观,共同营造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


清华大学不仅是一座学府,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卷。在这里,每一块砖瓦都诉说着百年沧桑,每一片荷塘都荡漾着人文情怀。无论是追寻大师足迹,还是感受青春气息,清华之旅都将成为你北京之行中独特而难忘的一页。



燕京风物——探寻京城的美景、好物、风俗和掌故,读懂老北京、发现新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水木清华   清华大学   理学院   大礼堂   主楼   清华   荷塘   学堂   北京高校   位置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