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消失的刁家乡,老地名和建场的来历想来大家未必知道

乡镇游来到江津区的刁家场,知道有这个地方,为何起名刁家场起初不知道,而且刁姓又是稀有姓氏,误以为刁家场的刁姓人家跟京剧里的刁德一有莫大的干系,一度以为刁德一是江津区刁家乡人。来到刁家场走一翻后才得知自己肤浅了,原来刁家场的历史起点不低,比起很多湖广填川而形成的场镇比,刁家场都早上几百年,本文就写一写刁家撤销后的刁家乡。

刁家场位于江津区中部,距离城区28公里,形成于清朝顺治9年(1652),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刁家场因刁姓人家居多而得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老地名叫冠子溪,因为刁家非常有名气,是当地比较有威望的家族,建场的时候起名刁家场而把老地名给忽视了。说刁家场形成于清朝初期,殊不知的是明朝洪武年间刁家就在此地繁衍生息。

元朝至正年间,江西吉安府籍人士刁时范中榜甲午举人,不过此时元朝已经摇摇欲坠,战乱频繁,刁时范虽有一肚子抱负但未能施展。战乱的不幸也殃及到刁时范全家,为了生存刁时范居家搬迁至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柑子坪琵琶大邱定居。没过几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新朝正值需要大量有识人才,刁时范作为前朝举人得到重用。

明朝洪武3年(1370)受朝廷委派出任怀仁县县令,后升任重庆府尹,府尹是个官职,就是重庆府的话事人,明朝时期的府尹为正三品,地方正三品官员职位可不低。重庆府尹亦是刁时范的巅峰期,任满后原本想返回原籍,但听闻朝廷清算功臣闹得欢,刁时范不想跟朝廷有过多的瓜葛,以戍守地方开荒垦地为由落业江津县七里岗的冠子溪。

刁时范毕竟是朝廷三品官员退居养老,好比如现在的正部级干部退休,落业起点非常高,没有像湖广填川时期的先民开荒的艰辛,一落地就有上百亩的田地,加上三品官员的光环,开垦出来的良田几乎都不用给地方缴税,不可谓是一落户就是地方显赫家族。刁时范的后代也非常的争气,四代孙刁存纪在明朝景泰年间中举人,并在湖广荆襄道任职。

刁时范是四川落业最早的刁姓人家,成为始祖并不为过,而经过明清两朝代,加上上世纪多子多福的好政策,现在的刁姓人家已多个支系。清朝顺治9年设场,因居住的大部分是刁姓人家而起名刁家场,刁家在当地是个大户人家,起名刁家场后冠子溪这个老地名就被淹没。若不是提起冠子溪,想来很多刁家场的朋友都不知道老地名了。

刁家场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还出了个刁光明,刁光明外出求学期间接触一批爱国人士从此走向革命道路。1944年刁光明回到刁家乡,联络进步青年上百人在世德小学成立《青年同学联谊会》,说是联谊会其实就是个地下党联络站,1948年刁光明是刁家乡党支部的负责人。刁光明毕竟是教师出身,解放后还出任江津一中、二中、师范学校的校长。

刁家场起初是在刁家祠堂边赶集,又是龙门走李市的必经之地,依靠陆路交通的便利逐渐兴旺起来。民国时期设刁家乡,属一德镇,民国10年(1921)一德镇改为江津县第一区,刁家乡则属江津县第一区。解放后江津县第一区改为第六区,刁家乡则属第六区,1950年龙门乡的第10、11保划归刁家乡管辖。

1951年第六区改为龙门区,刁家乡则属龙门区,1958年改为公社,当时的龙门区辖有龙门、刁家、罗坝、梁家、高占5个公社。分单干后刁家公社改为刁家乡,2001年刁家乡撤销并入慈云镇。此地有不祥之请,刁家原本是龙门区的,为何撤销后不并入更名后的龙华镇而是并入慈云镇,莫非龙华镇不好刁家选择跟慈云镇混?

刁家乡撤销后职能部门搬迁至慈云镇,职能部门搬走后的头十年还未受到任何影响,随着强镇经济的实施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刁家场这个小地方则逐步进入冷清。如果没有李市至龙门的公路,想来这里也会像很多撤销的乡镇一样逐步消失。或许是个例外,高速公路的刁家出口能否成为刁家场腾飞的起点只能用时间去证明了。258是刁家赶场,有兴趣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去凑一下热闹,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江津   湖广   府尹   冠子   明朝   家乡   重庆市   举人   光明   朝廷   地名   来历   龙门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