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不少初中同学,初二那年成绩突然下滑,像坐过山车一样,可那些成绩一直稳的同学,根本没熬到凌晨,照样考得不错。
我表弟小学年年拿奖状,初中第一次月考数学没及格,他妈妈急了,说孩子变笨了,可这事儿真不是脑子的事儿。

初中最大的陷阱是假努力,有人作业做到凌晨两点,看起来很拼,其实没多少成效,我见过成绩好的人每天七点半就睡,第二天考试分数还比熬夜的高,他们把零碎时间全用上了,等公交时背单词,课间整理笔记,上厕所都带着错题本。

现在的家长总爱盯着孩子学了多久,却没人教孩子怎么学,有次去表姐家,她书桌上放着个粉色小闹钟,每二十五分钟就响一声,她说这叫番茄钟,专注二十五分钟,休息五分钟,记东西特别稳,后来发现那些成绩好的孩子,都用这类小办法,最难的数学题留到傍晚做,那时候脑子最清醒,抄单词这种重复的事,就趁饭后犯困的时候搞定。
真正可怕的是那些等靠要的学生,老师不盯着就不动笔,家长不催就刷手机,我见过不少同学预习就抄黑板上的作业,复习就是翻翻书页,遇到不会的题直接空着,等第二天听讲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么简单,这种人像被线牵着的木偶,一离开课堂就彻底垮了。

初中知识量其实没比小学多一倍,但题目一下子变得灵活了,我见过两种学生,一种天天抄例题,抄十遍还是不会做,另一种做完题就画个图,把类似的题归成几类,下次遇到变样的题也能慢慢想出来。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些细节特别多的人,他们用蓝色和红色的笔分开标注笔记,考试时字写得整整齐齐,连监考老师都看出来,我试着学他们把错题按知识点归类,三个月后那些题型果然少错了,他们每天放学前准做三件事,整理当天的笔记,猜明天哪里难,排好作业的先后顺序。

初中说白了就是个筛子,把光靠背和熬夜的人筛掉,留下会安排、爱琢磨、肯总结的,那些总能稳住的人,其实把学习弄成了自己转的机器,该玩的时候不拖着不写,该学的时候就专心干,碰到难题先自己想半小时,这种本事,可能比课本上的东西更管用。
三年下来你会明白,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聪明不聪明,而是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小习惯,就像我表姐说的,初中这三年像搭积木,你偷懒省下的时间,迟早得用双倍的时间补回来。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