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藏岁月
民俗瑰宝述春秋
在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
小编带大家走进
兴山县民俗博物馆
一同探寻那些镌刻在
古建筑与文物里的兴山记忆
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兴山县民俗博物馆依托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夫民居”而建,这座“古夫民居”可不简单,它由三峡库区175米水位以下的兴山地面文物望山门、吴翰章老屋、陈伯炎老屋组成。因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这些珍贵的古建筑在2002年被搬迁复建于此,原址已沉睡于175米水位线之下,而它们的故事,却在新址续写传奇。
走进博物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雄伟壮观的望山门,它是兴山老县城高阳古城的西城门,始建于明代,历经康熙十年扩修、嘉庆九年重修,是高阳古城现存唯一的古城门,承载着兴山县的历史变迁,是研究清代城池建筑的“活化石”。
穿过望山门,映入眼帘右边的是陈伯炎老屋,左边的是吴翰章老屋,两座建筑兼具三峡和徽派建筑风格,如今它们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着与来访者讲述往昔的故事。
陈伯炎老屋:
烟火人间里的岁月沉香
走进清光绪十八年建成的陈伯炎老屋,两进院落的天井房屋、走马转过楼、五花屏风山墙,处处彰显兴山传统民居的匠心。前厅厨房中,石磨、吊锅等老物件,瞬间将人拉回旧日烟火;精美的清代高浮雕人物花草碗柜,花鸟人物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活”过来。
穿过厅屋,天井左侧的小会客厅,是主人品茶会友的雅地;中堂内,八把嵌汉白玉的酸枝木椅、雕花春台庄严肃穆,高悬的“福星高照”绣金匾,金光闪闪的字迹立体夺目,八仙过海的人物则是用真人发须镶制,细节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主卧室里,嵌骨家具堪称一绝。牛骨镶嵌的人物故事、山水花鸟,历经岁月仍鲜活生动;对面卧室的嵌骨绣花雕花床,集嵌骨、绣花、雕花工艺于一身,古人的审美与智慧尽显其中。天井右侧佛堂,木雕神案、佛像静静陈列;前厅工具房里,犁耙、渔具等农具,记录着兴山先民的辛勤与智慧。
吴翰章老屋:
文人风雅中的传奇人生
移步吴翰章老屋,这里藏着兴山传奇文人的故事。吴翰章20岁中举,著作等身,涉及文学、历史、物产等多个领域。虽英年早逝,却在兴山文化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一笔。
现存的是第二进院落里,一进门右厢房的书房,雕花书柜、书桌仿佛还萦绕着笔墨书香,这里是吴翰章挥毫著书之地;相连的小客厅,陈设雅致,尽显文人待客之道。
卧室中,红漆雕花家具惊艳众人。红漆雕花人物床雕刻着65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其它吉祥图案。而对面卧室的“千工床”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雕花床运用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等刀法技艺,雕刻出了花卉、人物、鸟兽等装饰图案。圆雕有狮子和凤凰,透雕呈现出凤穿牡丹、喜报三元、六合同春、欢天喜地等吉祥图案,还有高浮雕的戏曲人物,布局精巧,运刀流畅,造型饱满,立体感很强。特别是5层镂空雕刻的蔓草纹,其雕刻工艺精湛繁复、令人叹为观止。蔓草纹的枝叶互相缠绕,因“叶” 与“夜”谐音,寓意“夜夜缠绵”。制作此床极其耗时,用工在千个以上,故名千工床。
右次间工具房里,雕花礼盒、锣鼓长号等节庆礼仪器物,诉说着兴山的民俗风情;餐厅的雕花月牙桌,分合自如,实用与美观兼具,尽显古人巧思。
木间乾坤:
刀尖上的千年风雅
在“木间乾坤——兴山木雕文物”展厅,展出的建筑构件、家具雕花、匾额题字,每一件展品都是工匠们心血的结晶。龙凤呈祥、麒麟献瑞、喜鹊登枝,这些吉祥图案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寄托着兴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这些木雕文物大多源自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涵盖建筑构件、家具部件及各类生活器具。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木雕艺人的心血,留存着传承的印记;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往昔岁月的温度与故事。
院子里,还有石马、石碾、石磨等石刻文物,历经风雨,默默守护着兴山的岁月记忆。它们身上的每一道纹路,都是时光镌刻的诗行。
兴山县民俗博物馆
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
一处历史文化展览
更是兴山历史文化的根脉所在
在这里
一砖一瓦、一物一器
都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快来打卡
亲自感受这份跨越千年的风雅吧!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吴娱 彭媛 王晓 卢慧 李芳)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新时间:2025-05-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