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去书店是什么时候?这句提问背后,折射出实体书店在数字化浪潮下的生存之思:电商冲击与阅读习惯变迁,书店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爱书之人建立连接?
开卷有益,书香致远。如今,越来越多的书店选择通过跨界复合、场景营造、文化共创等方式,拓展服务边界,重塑自身角色。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城市街角的文化绿洲,聆听实体书店的突围故事。
4月16日,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通往文庙巷子的黉学坝路路口,一家别具一格的书吧静静伫立——“一个人的安顺”书吧。
书吧保留了古城木质古房的建筑特色,呈现出石头与木板组合的复古风格,既饱含历史韵味,又融合当下审美,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打卡点。
书吧得名于贵州作家戴明贤的著作《一个人的安顺》,由安顺旅游集团文旅融创研究院打造。踏入这里,时光仿佛被按下慢放键,斑驳的木梁与暖色灯光交织,两万余册书籍陈列于此。
书吧每个角落都放置了很多小摆件和老物件,让人感到精致且温馨。随处可见的书画作品充斥着视线,墙上挂了戴明贤亲自题写的牌匾,以及书法家郭堂贵书写的“古城溢书香”。此外,书吧内还有极具安顺特色的文创产品和蜡染产品售卖。
“我们平时很喜欢去书店,听说古城里开了一家书吧,就和朋友一起来看看,没想到这么有氛围感,我们很喜欢。”安顺市民王女士表示。
“这家书吧的创意很不错!非常有人文气息,我还是第一次坐在老街的木屋里看书,感觉很奇妙也很喜欢。”来自重庆的游客李先生介绍,自己外出旅游的时候,喜欢到书店打卡,感受不同城市、不同书店的氛围,“一个人的安顺”书吧设计巧妙,身处其中能让心静下来。
在提供多元文化体验方面,“一个人的安顺”书吧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以文化为纽带,吸引读者参与。每月的读书分享会,邀请不同领域的读者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感悟。在这里,没有专业与业余之分,大家畅所欲言,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时,书吧还注重与当地文化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明信片,展示当地的历史、民俗等;与当地的文化机构、艺术家合作,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
如今,“一个人的安顺”书吧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卖书的地方,而是人们休闲娱乐、学习交流、感受文化的好去处。无论是年轻人在这里寻找精神寄托,中年人在这里放松身心,还是孩子们在这里开启知识的大门,书吧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空间。
“‘一个人的安顺’书吧区别于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将传统的单纯卖书转变为集阅读、社交、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空间。接下来,我们还将以文化为核心,以体验为特色,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打卡旅游,为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助力。”安顺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佟海峰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编辑 赵雨思
二审 杨红
三审 李玲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