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何少清 程芳 叶家城 陶祥
颜色斑驳的外墙,诉说着岁月沧桑,镌刻着时代的记忆。近日,通过修旧如旧,武汉市新洲区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正以“时光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怀旧的人群纷至沓来,成为银发一族追寻青春记忆的打卡网红景点。
“看到这座老房子,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大干快上’的火红年代,想起了当年盛夏忙双抢、寒冬修水利的一幕幕。”4月9日,家住新洲邾城城区的退休干部陈元生驻足在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前,凝视着二楼上方“人民公社好”五个水泥堆塑字,50多年前的记忆奔涌而来。老陈今年78岁,高中毕业后当过3年插队知青,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下乡干部,在当时还叫石骨山大队的石骨山村蹲点两年,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此次故地重游,老人将这座建于“农业学大寨”时期的老建筑里里外外看了个遍。
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位于凤凰镇石骨山村左家田湾,始建于1973年。办公楼坐北朝南,呈前楼后厅布局:前面是面宽约18米、进深7米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与一楼正中间9扇木框玻璃大门严格对称,二楼开有9扇九宫格玻璃窗,在窗户上方,“人民公社好”五个毛体水泥堆塑字完整无缺。办公楼后面是进深约32米、集开会和演出功能于一体的单层礼堂,两侧墙面分上下两层,共开有28扇玻璃窗,采光、通风性能良好。
“远看像楼房,近看是平房,三十年不土,四十年不洋。”石骨山村党支部书记程建新告诉记者,对于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当地中老年村民中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描述。办公楼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后曾一度改作村部,现为闲置空楼。村民们对这座老楼房爱护有加,从没人去拆过一砖一瓦。
凤凰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罗银河介绍,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于2011年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被录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是湖北省保存最完整的人民公社办公楼之一。分别于2015年和2021年进行的两次保护性修缮,都采用”微创加固”技术,既延续了其原有的粗粝质朴视觉特征,又使承重结构达到现代安全标准。
在离左家田一里开外的左田岗湾,还留存有石骨山人民公社新村——村湾东西两端各13排排列整齐、总占地面积15600平方米的石屋民居建筑群。
据介绍,这是湖北省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人民公社旧址。曾参与《新洲县志》编纂工作的陈元生介绍,这些石屋同样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年被列为新洲县“农业学大寨”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曾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石屋建筑群整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东西整排布局,每排石屋长约50米,采用鄂东特有的“联排石筑”工艺,内外墙均用石料砌筑而成。
“这里冬暖夏凉,我住惯了,不想搬到别的地方去。”今年94岁的宋金秀太婆已在石屋里住了41个年头,尽管儿女在左田岗建有楼房,但老人执意坚持住在石屋里。
程建新介绍,目前仍然住在石屋里的有十多位老年村民,其他原先住在石屋里的村民陆续搬离,住进了楼房,闲置的石屋被用来囤放柴草和老旧家具等杂物。近年来,以这些老建筑为载体,村两委计划引进旅游专业公司,恢复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周边的公社食堂、邮电所、供销社等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收集“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农具、工分账簿等物品,打造以“忆峥嵘岁月,存历史记忆”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