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日照金山景观。 | 新华社发
10月5日,多名私自徒步者被困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老虎沟地区,其中,1人遇难。9月26日,四川那玛峰一位登山者在拍照时不小心被冰爪绊倒,从5588米雪山上滑坠遇难;同日,4名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摇篮国家公园徒步时,突遭极端天气,其中一名女子失温遇难……近期,全国多地频发游客山区被困、身体不适乃至不幸遇难事件,为户外运动热敲响了警钟。
因重伤率和致死率过高,徒步、登山、滑雪本是专业人士才敢挑战的极限户外运动,而到了社交媒体上,这些户外运动被视作出片、自由的象征,“人生必做清单+1”的slogan(口号)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冲动加入。“抬腿就走”“有手就行”等淡化风险的商业说辞,让人们忘了敬畏自然之心。
《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造成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其中,徒步项目占事故数量最多,涉及人员也最多,达822人,占总事故涉及人数的73%。登山是死亡率最高的项目,24起事故中有17人死亡,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20%。
今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户外运动安全管理的通知》,推出“一揽子”安全管理举措,为加强户外运动安全管理规划路径、指明方向,以实际行动确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走深走实。
户外运动不是冒险,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源于低估潜在风险和专业准备不足。社交媒体上发起的AA制“约伴”团队加剧了这一风险。网上找来的“搭子”,没有之前的情感维系,可能缺乏责任主体、风险预案与装备标准,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变为灭顶之灾。没有专业设备和技术经验支撑,“抬腿就走”的旅行可能最终变成“被抬走”。
面对户外运动存在的新路线、新队友、新技术,专家建议:遇到一个“新”,或可考虑参与;如果出现两个“新”,就要加强评估,做好预案;三个“新”同时存在,绝对不建议参加。国际通用的“433原则”值得推广,即物资分配按上山消耗40%、下山预留30%、备份30%的比例应对突发事件。
生命只有一次,户外运动探索自然,不能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遵循科学原则,才能真正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让每一次出发都平安归来。
原标题:《微言 | 警惕!户外运动:别让“抬腿就走”变成“被抬走”》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