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郭歌
一场覆盖16.7万平方公里的“文旅大体检”,亮出河南文旅资源“家底儿”。
7月22日,记者从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示暨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运行会议上获悉,河南共发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其中42738个是全新发现的“隐藏款”,占比高达18.67%。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延庆介绍,根据普查结果显示,人文类资源以187171个的总量占据全省资源的81.78%,充分彰显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是我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成为河南文旅发展的“黄金骨架”。
旅游资源普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是对历史发展成果的系统梳理,也是对自身家底的有效盘点,更是对未来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估。
“通过普查,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李延庆表示,在资源转化方面,河南将聚焦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产品打造方面,将围绕游客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为解决传统普查方式下数据庞杂分散、存储不规范、利用困难等问题,在此次普查过程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发建设了旅游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智慧核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向杰表示,系统集中管理22万余个旅游资源单体,详细记录各资源28项信息及影像,赋予唯一“身份证”代码,建成河南旅游资源数字化“档案库”和“全景图谱”。
同时,作为全省旅游资源的“数据总入口、管理总枢纽、成果总展馆”,系统深度融合GIS技术,构建资源管控“一张图”,全景动态监测资源分布与普查进度,为管理部门科学配置资源、规划产业布局、策划重大项目提供精准直观的决策支撑。
22万多个旅游资源单体登记,如何确保普查过程中采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此次普查中,省文化和旅游厅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管控体系。“统一标准体系,让全省普查有章可循;建立两支队伍,事前事中审核;开发采集软件,信息自动识别;沉底一线作业,实时靠前指导;坚持三审两定,保证等级质量。”李延庆介绍。
此外,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由《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河南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指南》等4个综合报告、《河南省乡村和红色旅游资源专项报告》等4个专项报告组成。
“8个报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深刻体现了河南省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元以及保护、开发需求的差异、精细。”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士可表示。
旅游资源普查是手段,不是目的。下一步如何将普查成果转化利用,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延庆表示,首先要树立新的资源观,把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新资源纳入到旅游资源范畴中来,如工业遗址、体育赛事、科技体验等。同时,建立旅游资源动态更新机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旅游资源的跨时空整合和利用。还要打破旅游资源的边界属性,加强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