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整版报道铅山县:烟火染古镇 清凉透武夷




烟火染古镇 清凉透武夷
——铅山县推进农文体旅商高质量融合发展纪实


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大峡谷

铅山,一座魅力无限、活力四射的千年古县。入夏以来,伴随着北武夷的清凉之风,铅山旅游频频升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边品尝铅山烫粉、灯盏粿、铅山烧饼等丰富多样的特色小吃,一边沉醉在武夷山下西坑、葛仙山、仙山岭等一处处碧水丹山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铅山县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推进农文体旅商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正迈出骄人的步伐,开启喜人的局面。

消费热
提升烟火气

“清补凉”美食文化城

“进来坐,清补凉甜,不腻、正宗,菜品新鲜。”“来来来,我家的烧饼、韭菜饼顶呱呱。”每当夜幕降临,铅山县信江阁下就热闹起来,美食飘香,烟火气浓。此时,坐落于铅山县中部的葛仙村,夜游体验再升级,夏夜千灯巡游,让游客感受到星河入梦的惊艳、奇妙。葛仙村正以集群式创新,打造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范例,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第一届“铅山小吃”民间挑战赛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品尝美食

7月5日,第一届“铅山小吃”民间挑战赛决赛如期在信江阁火热举行,与“清补凉”美食文化城相映成景,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共赴一场舌尖上的盛宴。铅山,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邑,信江穿城而过,水运的便利让各地文化在此交融,催生了多姿多彩的美食文化。

当日,选手制作的烫粉、灯盏粿、烧饼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赛场外还有清汤、蒸饺、麻糍粿、煎包等近百种特色铅山小吃供市民和游客品尝。铅山以美食为媒,搭建起文化与经济的桥梁,让传统小吃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以来,铅山县实施提振消费行动,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确保商贸消费繁荣稳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促进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消费业态,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蓬勃发展的铅山民宿

民宿热在铅山正成为一大亮点。山里人家、竹林山庄、顶峰山庄、云涧雅居、草坪农家、黄岗山农庄……在武夷山脉黄岗山山麓下西坑村草坪小组,每户农家大门口都竖着紫底白字民宿招牌。山里人家民宿主梁华四十出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大概要忙到9月初,还从山外聘请了两名员工。两个多月下来,预计民宿收入有20多万元,销售茶叶也能赚五六万元。”据了解,在西坑村,像山里人家这样的民宿有200多家。进入旅游旺季,这里的民宿一房难求。目前,铅山县共有民宿301家、房间2550个、床位4335个,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

美食香、民宿热,是铅山县接续推进国家公园、河口古街、鹅湖书院、葛仙村、信江阁等地标性文旅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型消费质量,让第三产业成为全县新的优质招牌和亮丽名片的生动写照。


一盏茶
绵延万里情


在武夷山镇乌石村勒马山自然村,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占书林正在包装茶叶。交谈中了解到,他2009年开始经营河红茶,自己有茶山100多亩,也从附近农户家收购茶青,每年制茶5000斤至6000斤,毛收入100万元,做出的河红茶基本不愁销路。这里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

河红茶茶艺表演

一片茶叶,泡开了铅山产业新的辉煌。在铅山,河红茶种植面积达11.4万亩,年产量达4520吨,综合产值达24亿元,共有河红茶生产加工企业88家、经营合作社185家、门店经销商22家,带动了4.8万人从业,人均年增收2.5万元。

深化融合,促进产业繁荣。铅山收集整理茶文化资料212篇,县文联、县政协文史委成立征文评审专家组评审,编撰河红茶系列丛书。组织开展“喊山开茶节”“秀美茶园”“茶叶拼配师竞赛”“茶叶品质交流分析会”等一系列茶事活动,进一步擦亮“来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茶”这一金字招牌。

中央民族乐团“跟着民歌去旅行”走进铅山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河红茶品牌深入人心。线上,借助新媒体平台多元传播,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短视频、专题报道,铅山武夷河红茶亮相贵州村超系列话题在抖音已累计获得超2500万次播放。线下,借助活动助企参展参赛彰显魅力,并发挥协会作用,积极筹备即将在上海举办的“河红万里行”系列品鉴推介活动;承办江西省“天工杯”文旅行业(制茶)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暨武夷河红茶推介会,中央民族乐团“跟着民歌去旅行”走进铅山;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江西名优茶评比活动等,铅山选送的“河红贡芽”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斩获江西名优茶评比活动红茶类金奖。


促融合
创旅游名县


在融合中持续提升铅山魅力,彰显铅山美丽,关键是“以文润心、以文化人”。铅山县依托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聚焦文化旅游促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启动“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塑造高质量发展特色品牌。

葛仙村千灯盛会惊艳登场

据介绍,1至6月,铅山旅游接待量达884万人次,同比增长8.2%;葛仙村,游客量达159万人次,同比增加9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4.4万人次。可喜数据的背后,是铅山创旅游名县的铿锵步履。

统筹空间布局。在北部,铅山加快推进河口老街、鹅湖书院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打造文化休闲胜地。在中部,支持葛仙村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带动老李家、虹桥上、民谣水湾等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发展,打造旅游度假胜地。在南部,统筹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改造提升沿线风貌,实施武夷山国家公园小流域治理,完善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支持武夷山镇篁村、太源畲族乡水美村等乡村旅游点创建3A级景区,打造国家公园生态康养胜地。

拓宽改造后的武夷山镇至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旅游公路

提升服务质效。铅山深度融入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和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推进紫葛公路、车盘至桐木关等旅游公路建设,完善观景平台、导览标识、休闲驿站等配套设施,实现快进慢游、一路风景。围绕旅游定制化需求,积极培养一批金牌讲解员、金牌服务员、金牌民宿管家。健全诚信退赔机制,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突出文化赋能,抓好落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配合做好万里茶道申遗工作;深化铅山文化发掘整理、传承创新,筹建地方文化资源库,推进连四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精心筹划“鹅湖之会”850周年、辛弃疾诞辰885周年、蒋士铨诞辰300周年、“三月三”民族文化等系列活动,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强化营销推介,把活动“流量”变为消费“留量”、发展“增量”,塑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铅山IP,为创建旅游名县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牌
铸就新辉煌

华东屋脊黄岗山

千年古县铅山,积淀了丰厚、灿烂的文化、旅游资源。

这里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辛弃疾、费宏、蒋士铨等,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诗文;这里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两次“鹅湖之会”,名胜、人文古迹有万里茶道遗址点、河口古镇、纸都石塘、黄岗山、鹅湖书院、葛仙山、鹅湖山、叫岩、瓢泉、期思渡、大义桥、石盘渡、白菜碑等。

数不胜数的人文资源,为铅山发展旅游、提升人气提供了重要载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推行“一村一品”“一户一景”策略,加快构建集休闲观光、农旅融合、康养等为一体的民宿新业态,成功打造了葛仙村和西坑民宿群等独具特色的发展范例,着力稳步推进铅山河口明清古镇项目。

铅山,一座文化高地,“千古一辩”回响在历史的深处仍振聋发聩。

铅山,一条万里茶道,见证了创新开启国际贸易的睿智和胆略。

铅山,一片旅游热土,正在书写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新篇章。


来源:江西日报

石红许 朱文标/文

丁铭华 朱文标 李凯杨 朱 晋/图


END

编辑:林程鹏

监制:郑 炜

审核:苏家福

签发:黄一川

●铅山微讯公众号平台法律顾问:江西盛义(铅山)律师事务所

●联系人:王律师:13479337708 汪律师18407861121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信江龙庭A区3号楼15号

声明:凡属于本公众号推送的原创文章、图片和音视频等,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旅游   铅山县   整版   古镇   烟火   清凉   江西日报   铅山   红茶   武夷山   河口   文化   江西   国家公园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