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记(六十七)山水游记(四十二)——入川西北方(一)

夜行大雨,从重庆一路浇到四川。成都平原的春天正烂漫,它的色彩也逐渐向西北地带漫延。川西北与青、藏、甘、陕接壤,从雪岭高原直降丘陵山地再滑落江河平原,地域辽阔,多民族分布,文化林立交错,纵广袤寂寒,却也陌生得令人期待。这是我所有获知里的总概括,或许更像磅礴长江庞大的流域网,每一条支流的汇集或蜿蜒,都发散开人类文明的繁衍兴衰,生生不息抑或戛然止步。江河泱泱岁月漫漫,历史布道的悠远,我们要去触摸寻看。

成都平原的润泽和富饶,靠的是人类至伟工程——都江堰。川西高原汇流而下的雪山之水,经阶梯地势过渡到四川盆地已流量汪然,至岷山形成岷江。岷江又名汶江、都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丰富的支流之一,流经川西后折东,集聚藏羌等古老民族与汉共居。古时地理多屏障,江河泛滥成灾,大禹从岷山走出来,纵目东望,雄心暗藏,舍身治水不还家,以疏通排堵为要,还九州百姓无水患,成就显赫,史称中华治水第一人。至战国,出李冰,更以四六分水法、二八分沙法将滔滔岷江递进分解,按需引水向成都平原的大小河渠作扇形排流,灌溉千里沃野 ,滋养出“天府之国”,成都自此拥有“天府粮仓”的实力,成为各朝各代战略储备大后方 。李冰父子的高超智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伟大贡献,惠泽国人两千多年还续延,千秋功德载史册。入川,都江堰必览。

春天的早晨,夜雨后的都江堰风景区,清风袅袅,繁花嫣然,街头巷尾游人如织。兴许是假日,兴许是慕名而来的兴奋,人流潮涌,声浪欢腾。但人的声影不是主角,顷刻之间化为垫底。那是响彻在城市空间里的流水声!那是蓝如碧玉的岷江水!春化冰雪,高山流水,千支万脉汇成体量丰沛的岷江。2286年前,奔腾而下的急流被李冰垒鱼嘴一分为二,六成江水浩荡向前奔长江,四成窄流转向入天府。内江深挖,巧妙利用离心力等多种原理排沙泄洪,江水经过飞沙堰的过滤,更加清澈洁净。在江水入城的宝瓶口,这里原是挡住去路的玉垒山,李冰运用热胀冷缩原理,率人烧石浇水,硬生生将山体凿出口来,一江清流才得以入城浇灌,滋养成都平原,蜀地繁荣一代胜一代。水利工程静卧岷山前,依偎城西岸,造型流畅与山川和谐相得益彰,远空俯瞰下犹更秀丽壮观。景区两岸挤满人头,赞叹蓝莹莹鲜活活的春江水眼前涌流,绵密如绸舞,钦佩古人的智慧和坚韧,万千叹服。

岷江清流滲入成都大地的土壤,整个平原一派清秀婉约,山色淡雅,水光轻柔,郊野新绿拔节,街市井然明净,养得蜀人性情温宁,面容和祥。微风撩散岷江如烟水雾,将水汽中的甜润赠予人间,仪式浩大,又似有若无。水雾年复一年降落西街,给狭长的石板路积下年轮的晕纹,给街岸两边的木制建筑浸入数百年光阴的成色。清晨的第一束阳光照进来,随石板街曲里拐弯水波起伏的延伸,新的光在旧的街左右摇晃,闪闪发亮。光影折射西街的历史,由残留街心的旧土墙,由两侧古色古香的商铺客栈,由精巧雅致的各色手工制品 ,由藏羌民族元素穿插传统老四川城镇生活的演化迹印,游客络绎不绝的此时,犹如西街作为入藏茶马古道第一街盛况当前的彼时。

但此时的西街才拥有了最好的光景。都江堰入城的岷江水第一时间流过它身旁,近水楼台先得月,日日梳洗神色新,多少人涌来感受它的黄昏清晨。它是一部完整的人文历史纪录片,记录这里甚至辐射川西北清末至今的冗长发展,整条街积蓄着经久岁月的沉淀,像玉石吸入日月光辉的质感。它的质感不断被成都人“成都化”,就着老根儿看似无意却有心地营造些韵味腔调,新旧衔接,传承并发散这一带文明繁衍的故事感,文艺气息弥漫,驱散了赤裸裸吼翻天的商业售卖。于是更多人来到都江堰 ,游览,体验,喝茶,聊天。沉浸在古老西街的无名物件面前,看稀奇或揣摩它们的由来,总觉得一些文化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散布在古蜀起源的西北岷山地带。

而西街出城就进入阿坝州,“摄影师”说,那里有不少羌人谷……

——公元2025年4月4日 是为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岷江   成都平原   都江堰   西街   水雾   支流   长江   成都   江河   江水   山水   游记   岁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