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和成都
两座“博物馆之城”
继“五一”假期后
又!联!动!啦!
双节同庆,8天假期
西安和成都邀你玩转双城
长安大道接虹霓
西安
一座举世闻名的十三朝古都
也是一座朝气与烟火气
交织的活力之城
来西安秦岭四宝科学公园见“七仔”
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花花”
锦江秋色映古今
成都
一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也是一座奋进与巴适
交融的时尚之都
来大唐不夜城梦回大唐繁华
去锦里古街浸满巴适烟火
来西安带走火爆全网的“绒馍馍”
去成都打卡“结界兽”原型
……
双城汇聚顶流IP
好逛好买又好吃!
西安美滴很,成都好巴适!
逛文博!触摸双城千年魂
西安碑林博物馆
“金石渊薮,翰墨津梁”
时间流淌过千年古都
以石为纸、以凿为笔
书写了华夏最坚韧的记忆
在西安这座“博物馆之城”
藏着用碑石镌刻文明基因的
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里不仅“凝固”起恢弘的汉唐气象
更囊括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是一部立体的中国思想史
一部沉默却有声的史诗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碑林之始
可溯至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
为保存唐《开成石经》《石台孝经》
古人择地孔庙,聚石成林
从此开启跨越千年的守护使命
如今,馆内恢弘如林
矗立着自汉至清的
碑石、墓志4000余方
行走其间
每一块碑石都是一页永不腐烂的史书
每一道刻痕都是古人与时间的对话
2025年5月
改扩建后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以全新姿态与游客见面
用一件件“国宝级”文物
继续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这是中国现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
及蜀汉英雄纪念地
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
三国遗迹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依托深厚的三国文化底蕴
策划推出“月满华诞·幻游三国——
2025成都武侯祠中秋国庆主题活动”
图据图虫创意
活动特邀独立艺术家联合共创
以虚实相融的艺术手法
构筑沉浸式三国幻境美学空间
竹简灯廊翰墨流芳引客入胜
林间纱幔水墨人物画影婆娑
赤壁草船借箭景观气势恢宏
更有沉浸式演艺再现历史风云
主题展览解读三国文化精粹
文创集市汇聚蜀汉风情雅趣
……
届时,市民游客行走在武侯祠之中
就如同走进三国画卷里一般
开启一场如梦似幻的文化之旅
踏山河!解锁自然里的人文密码
秦岭
在秦岭感受“唐诗之都”的终南诗意
千年前的长安科举考场
诗人祖咏提笔写下《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如今,任时空斗转星移
诗中秦岭终南的山色
与长安城景依然交相辉映
一脉青山一座城,且以诗意共远方
巍峨的秦岭山脉
不仅塑造了八百里秦川的地理格局
成为西安人最近的“诗与远方”
更给予唐诗以山水魂魄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行走于中国人的“父亲山”
长安,让自然山水与诗意共融
都江堰青城山
听劝!到成都一定要去都江堰
秦国人李冰出任蜀郡太守
主持修建了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从此成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夜幕降临
朦胧山影中玉垒阁亮起璀璨灯火
市井长巷流光溢彩
浪漫的“蓝眼泪”
也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
摄影:陶轲
被誉为天下幽的青城山
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蕴含着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
是纵横千百年活的道教“博物馆”
山间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用“青而幽,幽而静”
来概括再适合不过
这里还是86版《西游记》取景地
其中的惬意悠然到者方知
赏非遗!千年技艺正青春
西安鼓乐
视频:央视新闻
西安,是一座“人文之都”
十三朝王气在此沉淀
不仅凝为地下的兵俑与地上的宫阙
更生生不息地流淌在非遗的血脉之中
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活着的史诗、是文明的呼吸
是无形的长安城
曲江文旅股份供图
“一曲鼓音传千年,今朝笙箫再和鸣。”
作为西安市唯一入选联合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西安鼓乐
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交响乐”
其融合笙、管、笛、筝
及座鼓、战鼓、铙钹等二十余种乐器
音律穿越千年
仍完整保留了唐宋俗乐的音阶形式
甚至含有更古老的
“长安古乐”八音调式
它不是博物馆中的静默展品
而是今天依然跳动的音乐脉搏
是盛唐之音在新时代的真实回响
川剧表演
“蜀戏冠天下”
明末清初
南北移民入川
带来昆腔、秦腔、弋阳腔等声腔
与四川方言、民风交融
形成“五腔共和”的“川戏”
后改称“川剧”
清代傅崇矩《成都通览》
记载的300余首川剧目录
印证着这门艺术的成熟
其中变脸绝技最负盛名
“抹脸”“吹脸”“扯脸”“运气变脸”
将情绪转化为
可见可感的视觉奇观
2006年5月20日
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成都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古老的川剧艺术正以崭新的姿态
吸引着无数老戏迷甚至是年轻人
到成都不看川剧,等于白来!
无论是被誉为川剧文化地标的
成都川剧艺术中心
或是在松弛感十足的鹤鸣茶社
都可以感受到这独特的艺术魅力
买潮玩!把文物“带回家”
长安风起,文创当潮
兵马俑“壹秦”将酷萌汇集一身
当厚重的历史遇见时代“新潮”
西安这座“青春之城”的城市文创
正以一场跨越千年的“灵感爆炸”
颠覆人们对它的“刻板印象”
近年来,西安涌现出的各类文博文创
不再止于复刻文物纹样
而是让兵马俑开口说唱
让唐仕女变身虚拟偶像
让青铜器组成潮玩天团
西安华礼文化供图
千年古都,已成为中国文创界
最炙手可热的“超级IP实验室”
这其中,以秦始皇兵马俑
为灵感诞生的文创IP“壹秦”
以Q版圆脸和铠甲纹路的精准还原
塑造神情憨萌却手握戈戟的秦俑形象
“霸气”又不失“呆萌”
“他”也不再是沉默的文物
而是从地下军阵中走出的潮流伙伴
正用一场跨越千年的酷萌对话
让你把大秦的威武与幽默
一齐带回家!
近期
成都各大文博场馆轮番上新
时尚新颖又有文化底蕴的文创好物
杜甫草堂博物馆
好梦午睡毯和灵感唤醒按摩锤
在芒果TV热播综艺
《我家那闺女2025》中惊喜亮相
成都博物馆爆款文物
粉彩金瓜执壶(发光)冰箱贴
深受游客喜爱
还有四川博物院近期推出的
芙蓉花瓣咖啡杯系列产品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
太阳神鸟流沙冰箱贴、金面具冰箱贴
各个都长在审美点上!
品美食!当碳水遇见麻辣
碳水之都
西安的城市味道
是小麦与牛羊肉的史诗
是丝路驼铃碾碎的香料
是十三朝炊烟熏染的人间至味
这里不仅是“碳水之都”“美食之都”
更是一座用美味垒砌的“味蕾博物馆”
一碗面里能嚼出秦汉雄风
一口汤中能品出欧亚交融
西安饮食同盛祥饭庄供图
在西安,标志性美食牛羊肉泡馍
从不是简单的果腹之物
而是一碗裹着千年历史的城市符号
自盛唐起,长安作为万国通衢
驼队带来的西域香料与本地的羊肉碰撞
便有了这道兼容并蓄的美味
如今,走进西安的老馆子
食客们总带着几分仪式感
指尖翻飞将馍掰成黄豆大小
而入口时的馍筋肉烂,汤汁醇厚香浓
便是西安城最“忒色”的烟火气
秋凉时节,就着糖蒜喝一口汤
听邻桌“老西安”用秦腔聊着家常
你会懂:这碗泡馍里
藏着长安千年未变的生活底色
也藏着西安人对日子最质朴的热爱
麻辣之城
食在四川,味在成都
作为亚洲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认定的“世界美食之都”
跟着美食去旅行,在成都走街串巷
来一场“City Eat”成为新“食”尚
麻辣火锅、串串香滋滋有味
糖油果子、甜水面特色十足
一筷子毛肚能嚼出老成都的市井气
一勺红油能品出蜀人的热辣性情
成都人吃火锅从不含糊
毛肚要 “七上八下” 烫到卷边
黄喉咬着脆嫩,鸭肠挂壁滴着红汤
再喝口冰粉解辣
甜凉与热辣撞出奇妙滋味
成都人对火锅的创造力
更是藏在每个鲜活场景里
锦江游船上
红汤映着两岸灯笼
波光粼粼如入 “锦城梦”
火锅巴士上
边品尝美味边打卡成都地标
这锅红汤里
藏着成都千年烟火
也藏着成都人对日子最热辣的激情
行走于双城之间
不仅能聆听历史的回响
还能沁润在蜀风唐韵里
更能在匠心与传承中
感受穿越千年的音律
于潮玩和美食中流连忘返
无论是西安城墙下的千年古韵
还是成都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都藏着对生活最炽热的热爱与向往
不妨背上行囊,奔赴两座城
开启一场
雄浑古韵与热辣烟火的
双城奇遇
你准备去哪里打卡?
联合出品:成都发布&西安发布 | 文:首席记者 陈克 见习记者 徐雨飞 | 视觉:钟佳慧 | 责编:李佳芯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