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386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要破除校园欺凌的2种认知误区
02、这3个建议,更有智慧地应对校园欺凌
03、孩子想帮助被欺凌的同学,如何积极引导?
还有2天,就是联合国设定的“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国际日”了(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今年的是11月6日)。
很多父母觉得校园欺凌离自己的孩子很遥远,但其实,有些校园欺凌很隐蔽,看起来很小,但伤害极大。
比如,同学之间取难听的外号、恶意传播谣言,或者故意排挤。
这些事情,其实就发生在孩子的班级里,甚至可能就发生在孩子身上!
父母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孩子。
以下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远离、应对校园欺凌。
01、父母要破除校园欺凌的2种认知误区
说到校园欺凌,很多父母容易陷入两种认知误区:
第一种:误以为孩子长得高大、壮实,尤其自家的孩子是男生,就不会被欺负。
实际上,体型大的孩子同样可能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尤其是如果他们的性格比较软弱、习惯讨好别人的话,更容易被盯上。
反过来,如果他们因为体型的优势,恃强凌弱,那就变成了校园欺凌里的施害者。
一旦他们有极端、出格行为,不仅会面临“社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比如,知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李天一(现改名为“李冠丰”),从小被惯得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经常欺负人。

李天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他的行为越来越出格,还犯下了强奸罪,父母无法再为他摆平他闯下的祸,最终入狱了。
第二种:误以为只要教孩子善良正直,孩子就不会欺负别人,也不会被欺负。
这样的孩子不会主动欺负人,他们确实很善良、正直。
但如果他们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反而容易一直被欺负,甚至会出现重度抑郁发作。
我们曾遇到一个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他从小到大父母都要求他做人要善良、正直,却不教他在人际关系里保护好自己。
结果,他从小学开始就经常被同学欺负。
后来,他觉得这是因为国内的同学们素质太低了,强烈希望出国。
他父母也很支持,花了很多钱送孩子到美国留学,但很快就傻眼了——孩子在美国也遭受校园欺凌,很快就抑郁了!
而且,长期被欺凌又忍气吞声的孩子,很可能会从受害者转变为施害者!
曾有一位接受过深度心理干预的患者杨怡,她父亲忙于工作,疏于陪伴,母亲只顾着打麻将,总把孩子交给老人家和保姆。
而杨怡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很快就被学校里的7个“校霸”盯上了。
他们经常在杨怡上学、放学的路上欺负她,对她扇耳光、殴打、辱骂、扯头发,甚至将她塞到垃圾桶里,往她头上倒满垃圾,还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
杨怡从小学一直被折磨到初中,但因为害怕遭到更大的报复,也因为与父母的巨大隔阂,她不敢告诉父母。
后来,这些“校霸”强迫她一起去欺负别人,她只好照做了,将别人对她做过的事,施加到其他受害者身上。
她说,虽然这有被威胁的成分,但其实也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内心积累的大量愤怒、委屈发泄到了弱者身上。她事后也非常后悔。
02、这3个建议,更有智慧地应对校园欺凌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和矛盾,即使是中小学校园,甚至是幼儿园校园,其实从来都不是一片净土。
也就是说,父母根本没有办法让孩子完全躲开校园欺凌这个问题。
不过,父母可以掌握正确、有智慧的应对方式,及时地化解问题。
总的来说,以下3个建议非常重要:
第一,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健康体魄,如果身体能够承受的话,甚至可以考虑学学跆拳道、拳击等。

此图由AI生成
因为,我们不欺负人,但也不能被人欺负!
强壮的身体,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
说句实在的,要是我们真的被人打了,起码要及时反应过来,懂得基本的自卫,或者撒腿就跑!
而且,很多欺凌者专挑“软柿子”捏,对那些性格胆小、习惯讨好的孩子来说,强身健体就特别重要,这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
当然,父母也要跟孩子沟通好:
强身健体、学防身术是为了在必要时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欺负别人,更不是提倡用暴力解决问题,遇事要冷静,别动不动就给人家来一拳。
第二,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父母要正确、有智慧地应对,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心理伤害。
很多父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想和稀泥,总跟孩子说“这多大点事儿?”“没事的,不管他们”,这就是典型的错误方式。
校园欺凌的问题不但没解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还狠狠减分了,“找爸妈根本没用,他们根本不管我死活!”
还有的父母非常重视,但是方法太急、太过了,光听完孩子一面之词就冲到学校大闹一场,指着老师和同学们就破口大骂。
这样对方可能是害怕了,但孩子可能也尴尬到极点,甚至“社死”了,再也没有同学敢跟孩子玩了。

此图为AI生成
真正有智慧的方式是:
既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实际需求,也一五一十地去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要用理性的方式保护好孩子,而且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省,以后尽量做到再也不被人欺负!
比如,父母平时可以跟班主任维持良好的关系,万一孩子真的被欺负了,父母可以及时跟班主任沟通。
说得直白一些,可以通过老师、学校来给对方施加压力,停止欺凌行为!如果这无效,那就再向上反映,甚至最后动用法律武器!
父母要意识到,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并觉得学校、老师或者父母的处理方式很不公平的话,他们会万分委屈、非常愤怒。
如果这种负性情绪越滚越大,达到某个临界点,一旦这些心理创伤被激活,孩子会出现大发脾气、打人砸物的“激越状态”,甚至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第三,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受害者思维”转化为“幸存者思维”,要学会“升华”!
很多孩子被欺负后,一直陷在委屈和愤怒里,吃不香睡不好,也没心思学习,也开心不起来,并觉得自己现在这么痛苦,就是被那些人害!
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维”。
孩子是不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确实是。
但这种“受害者思维”对孩子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反而只会害了孩子,导致他们一直原地踏步。
我高中时也经历过校园欺凌:有位同学偷了我唯一的球鞋,还当众羞辱我。
他甚至当着很多同学的面,一脸嚣张,用手指着我的鼻子说,“何日辉,就是我偷了你的鞋,你又能怎么样!”
当时,我内心愤怒到爆炸!我攥紧了拳头,真想冲那人的脸上就打过去,必须把他打趴不可!
但我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我要是把他打伤了,会有一连串的反应,我要考上大学,不能被他影响!很快我就想通了。
后来我更加努力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
我非常庆幸,虽然当时我很生气,但我没有陷在负面情绪里,而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跳出了“受害者思维”!
很多年后,我从同学口中得知,而那个欺负我的同学毕业后屡次犯罪,进了监狱。
还有世界首富马斯克,他因为性格孤僻、身材矮小,还没有母亲在身边,成了同学的欺负对象。

儿时的马斯克,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上学的时候,马斯克经常被同学辱骂、欺负,甚至是殴打。
据说,马斯克曾在学校与一个男生发生口角,后来对方叫来一群人报复。马斯克被打得整张脸都肿了,眼睛也睁不开,被送到医院,一周都没能上学。
从此,马斯克把压力化为动力,为了不再被人欺负,开始学习空手道,还努力地练习摔跤。
再加上青春期发育,马斯克一下子长高了不少,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
从那以后,一旦有人被欺负,马斯克就用拳头反击回去,终于摆脱了校园欺凌。
03、孩子想帮助被欺凌的同学,如何积极引导?
有些孩子没有直接遭受校园欺凌,但他们目睹了身边的同学被欺负。
他们虽然不是直接的受害者,但他们的内心也很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甚至形成心理创伤。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又不是我的孩子被欺负,不用管那么多!”。
其实,很多孩子的同理心特别强,特别善良。他们看到同学被欺负,会与受害者狠狠共情,心里会感到不公平,也会非常难受、愤怒。
他们甚至都憋不住了,很想为同学出头,讨回公道!
这部分孩子的出发点非常好,但如果他们不懂得理性处理,尤其是注意保护好自己,他们也有可能遭受沉重打击!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要这样积极引导:
首先,父母要好好地肯定孩子——孩子善良正直,那么有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优秀品质啊!
但父母要告诉孩子,打抱不平要讲究方法,要用理性和智慧,不要脑门一热就跟人家干一架,那样可能反而会伤害自己,让坏人获益。
可如果,孩子执意要用不理性的方式为同学出头,父母一定要识别孩子是否曾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
有可能孩子之前就被欺凌过,而且相关的心理创伤被激活了!
2018年,有一位父亲因女儿被欺负,冲到学校用刀捅死了女儿的同学,行为极其极端!
这背后就是心理创伤被激活了。
还有,父母要引导孩子意识到——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是利弊共存的。
比如,孩子想帮同学出头,这样的举动很可能会得到同学,尤其是被帮助同学的认可,与同学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此图为AI生成
但弊端是,如果孩子公开跟“欺凌者”对着干,很可能导致自己也成为对方的眼中钉,遭到报复和欺凌。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意识到世界运行的最高法则是“优胜劣汰”,是“拳头大就是哥哥”的丛林法则。
我们国家把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护得太好了,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善良、正直,尤其是学校里的孩子,往往感受不到这种“丛林法则”。
但在国外,“丛林法则”非常明显,弱者、底层人民过得非常辛苦。
但是,我们要认识“丛林法则”,并不代表要认可它、信奉它,而是要理性、客观地去看待。
那些“小混混”、“校霸”根本就不信什么善良、正直,他们欺善怕恶,信奉的也是“丛林法则”。
跟他们讲道理,还不如跟他们比谁的拳头大!
所以,如果孩子执意要为同学出头,父母要问问他们,“你先想一想,你比欺凌者更强吗?他们会不会怕你呢?”
此时,强身健体的含金量又凸显出来了。
我们可以为同学出头,但一定要先让自己变强,才能让自己的善良、正直发挥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善良要有牙齿,正义需要实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校园,也适用于成人世界,在国际社会也是一样的。
回顾历史,中国也曾因落后而挨打;
如今我们国家强大了,别国才不得不尊重我们,才愿意坐下来平等对话。
在地球村里,美国就是“村霸”,但现在美国也不得不尊重我们,即使再欺凌我们,我们也不怕了,也有反制的手段。
这不是因为我们善良,而是源于我们有绝对的实力!
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
真正的善良和正直,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
我们想保护别人,就要先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想维护正义,就要不断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只有这样,善良才不会沦为无力!正义,才能真正落地!
#反校园欺凌# #家庭教育# #头条创作挑战赛#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