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常年在外奔波的人,我自诩见惯了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但最近一趟盐城之行,却让我第一次因为“人”而爱上一座城。这里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网红城市的流量轰炸,但盐城人的素质,真真切切地颠覆了我对“文明城市”的认知——原来,一座城的“高级感”,真的藏在普通人的日常里。
一、初遇盐城:被“细节”击中的瞬间
刚落地盐城,我就被一场“意外”暖到了。在机场打车时,司机师傅主动下车帮我把行李搬进后备箱,还提醒我系好安全带。这原本不算稀奇,但当我随口问起荷兰花海的路线时,他竟掏出一张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最佳拍照点、避堵路线和周边平价小吃店。见我惊讶,他憨憨一笑:“来盐城玩的外地人,我后备箱常备这个,咱得给家乡长脸啊!”
到了荷兰花海,3000万株郁金香美得让人窒息,但更让我惊讶的是游客的“默契”。花田边的长椅上,一位阿姨正用纸巾擦拭椅面,我以为是保洁人员,结果她摆摆手:“刚才小孩吃冰淇淋滴了几滴,擦干净下个人好坐。”不远处,几个年轻人拍照时自觉避开花丛,甚至有人蹲下身子调整角度,生怕碰折了花瓣。
二、深入体验:这里连“烟火气”都带着教养
盐城人的高素质,在菜市场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在老城区的农贸市场闲逛,发现每个摊位旁都挂着一个塑料袋架,摊主会主动把菜梗、烂叶丢进去,地面干净得能照出人影。一位卖鱼的大姐看我拿着相机,特意把沾了血水的砧板擦了三遍才让我拍:“别嫌我啰嗦,咱盐城创文呢,不能给城市丢份儿!”
夜游珠溪古镇时,我更是被“集体教养”震撼。灯火通明的美食街上,上百个摊位前都排着队,但没人插队、没人喧哗。卖鸡蛋饼的大叔会提醒游客“趁热吃小心烫”,买梅花糕的老太太用镊子夹钱递物,全程零接触。最绝的是垃圾桶设计——每隔十米就分“厨余”“可回收”,而游客们也真的会蹲下来认真分类。
三、城市基因:文明不是“人设”,是本能
在盐城博物馆,我找到了答案。这里专门设有“好人馆”,43位中国好人、62位江苏好人的事迹不是高高挂在墙上,而是化作互动游戏、情景剧,让参观者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工作人员告诉我,盐城连续13年开展“厚德盐城”建设,普通人帮游客指个路、拾金不昧都能积分兑换景区门票。
更触动我的是当地人的“生态自觉”。在条子泥湿地,志愿者大爷拿着望远镜巡逻,不是为了监督游客,而是为了及时提醒:“快看!东北方向有勺嘴鹬,大家小声点别惊着它们。”当一群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时,旁边戴红领巾的小学生立刻举起提示牌:“请保持20米安全距离哦!”
四、为什么盐城人让我“破防”?
盐城的出租车司机多绕个路口会主动抹零,小吃摊主见你辣出汗就塞过来一包纸巾,就连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都戴着蓝牙耳机……这些细节堆砌出的城市温度,比任何景区宣传片都更有说服力。
这趟旅行让我明白,真正的文明城市,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普通人是否愿意为陌生人多想一步、多做一点。盐城人把“厚德”二字化作了生活日常,让每个外来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的熨帖。难怪有人说:“在盐城待三天,回来看见随地吐痰的都想去劝两句!”
如果你也想感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明力量,不妨来盐城走走。这里的风景或许会被淡忘,但这里的人,绝对会让你记住一辈子。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