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高价预订的纯玩团,很可能和低价团一样被坑。
听起来有些扎心对吧?在实际生活当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花6000块报云南纯玩团,结果天天被拉去买翡翠、乳胶垫,导游还阴阳怪气:‘出来玩不花钱,不如在家躺平!’”
我一个武汉的朋友的妈妈,上周从云南回来,满肚子火——合同上“全程无购物”的承诺,到当地却全成了空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货不对板”的情况?明明掏了高价,却跟999元低价团一个待遇?
作为一名小旅游博主,我今天就来试着帮大家撕开“纯玩团”的伪装,看看那些藏在背后不为人知的猫腻。
一、合同玩“文字游戏”:比宫斗剧还能装
张大爷的合同上明明写着“自愿消费”,结果被拽去“普洱茶文化园”耗3小时,不买不让走。
开封宋阿姨报“夕阳红纯玩团”,“民俗体验”竟是银器店洗脑:“给老伴买银镯,感情甜一辈子!”2800块买的镯子,网上才卖800。
我就在想,有些套路一看便知,为啥还有人容易被坑呢?
换马甲:“购物店”变“非遗馆”“康养中心”,比如:苏州某团把乳胶厂叫“睡眠科学馆”,听课2小时才放行;
藏小字:合同末尾印“电瓶车、导游费自理”,你可能需要额外花1200,比低价团还贵;
违约成本低:就算被投诉,最多退团费,罚款不够坑一个人的,难怪敢骗。
二、低价竞争玩“拼多多”:羊毛出在你身上
我听说过一个旅游圈的所谓“规矩”。
大概意思是说:纯玩团比同线路低价团贵不到30%,必是坑。如果按照云南6日游真实成本5000来算的话,却有商家敢卖2500。
住宿从四星变郊区小旅馆,早餐从自助变馒头咸菜,玉龙雪山大索道换小索道,美其名曰“悠闲”。
其实,更狠的是“卖客”:比方说你在A平台报名,A转B、B转C,最后导游叫错你名字,出问题三家甩锅。
还有“KB团”,啥意思呢?比如你交1000,地接社倒贴2000“人头费”,钱全靠你买“治病银梳”“保值翡翠”赚回来。这哪是旅游,是花钱买罪受!
三、行程玩“照骗”:卖家秀和买家秀差太远
某平台“桂林纯玩团”宣传图是漓江竹筏飘青山,实际给你机动船,20分钟完事,导游催:“赶紧去特产城!”承诺的“2+1豪华大巴”,到当地成10年旧巴士,空调时好时坏;
所谓的“资深导游”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念百度百科都磕巴。
我有个同事前不久报了个“6人精品小团”,结果拼25人,挤得像地铁早高峰。投诉时平台嘴硬:“合同没写不拼团!”最后他发抖音吐槽,10万点赞逼得旅行社退了钱。
四、导游玩“演技”:不去当演员可惜了
“姐,这翡翠配你绝了!”“哥,银杯能净化水,给爸妈带一个!”要我说,有些导游的嘴比卖保险的还溜。
贵州导游透底:“带购物团卖5000块翡翠,提成就1500,比纯玩团赚得多。”
更损的是“道德绑架”:你不买,导游就卖惨:“我月挣2000,全靠你们支持”,或拿地域说事:“来都来了,不买特产好意思说去过?”
我朋友去张家界,导游见没人买,直接停车耗着:“不买就在这等!”最后阿姨们买了300块朱砂吊坠才走——这哪是导游,是“路霸”!
五、维权别怂:3招让旅行社认怂
有些朋友被坑后自认倒霉,其实维权不难。这里有3招,很大可能可以帮你讨回公道:
1. 留证据:导游录音、购物小票、合同全存云盘,别删;
2. 多投诉:12301、12315、黑猫一起上,写清楚“旅行社违合同第X条,强制3个购物点,有录音”;
3. 用法律:《旅游法》第35条规定强制购物可“退一赔三”,真起诉,旅行社比你慌。
六、结语,我想补充几句
既然报的是纯玩团,那么自然是跟低价团有区别的。说白了,你是拒绝购物的,拒绝合同藏猫腻的。
但是架不住人家旅行社或导游玩套路,所以,我们在报团之前需要多留个心眼儿:不要高估“纯玩”二字,合同里的每字每句都抠清楚,低价、赶行程的别碰,导游推销就录音。
还有一种建议,如果你怕麻烦,识别能力又不强,那我建议可以考虑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按照计划去游玩也未尝不可。
温馨提醒:以上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云南跟团游# #云南旅游# #头条带你游云南# #夏日生活打卡季#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