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期间,城厢古城小南街举办“宋朝汉婚大秀”活动。周琦 摄
双节期间,中国川剧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川剧表演活动。秦继勋 摄
千年古城,历久弥新。
刚过去不久的国庆、中秋双节(以下简称双节),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城焕新,汉代“新都城”遗址公园、三线记忆体验馆、沙河书斋、中国川剧文化艺术中心等近10个新景点集体亮相,正式开门迎客。
一组数据折射出城厢古城文旅市场的热度——双节期间,城厢古城共接待游客90.1万人次,在青白江区游客接待总量中占比超六成。
古韵今风,热力升腾,何以城厢?
修旧如故 文化保护传承优先
城厢古城有多少年历史?今年10月1日开放的汉代“新都城”遗址公园给出答案。
在城厢古城西街的汉代“新都城”遗址公园,蜿蜒栈道、五口栅栏围起的古井和一段数十米长的夯土城墙引来许多游客“探秘”。这段城墙,就是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新都城”西城墙遗址。
“这是国内首次完整揭示出汉代城墙、壕沟与包砖‘三位一体’结构的城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汉代“新都城”遗址的发现,将城厢古城建城史向前推进700多年,也确认了汉代的新都县城就位于现在的城厢古城。
城厢古城位于成都市东北部,是三星堆—金沙文旅走廊的重要节点,1护城河4街32巷108院落肌理清晰,是成都平原唯一保留龟背形制的千年古城,被称为老成都的“活沙盘”。城厢古城拥有不可移动文物74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城厢古城这一历史瑰宝?2020年,青白江区启动城厢古城整体性保护工程,坚持将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保护核心原则,以文化保护传承优先,健全古城全方位保护体系,有序推进重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的抢救性保护和修缮加固,系统守护历史遗存与文化记忆。
制度守护,科学规范修缮修复。青白江区建立“设计初审+专家评审+行业审批+过程监管+质量验收”的文物闭环保护机制,设立青白江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中心。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投入3亿余元,对城厢古城内近60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大规模、集群化的保护性修缮。
修旧如故,明清两代重层壁画重现——2022年4月,壁画修复师在城厢古城觉皇殿内揭取清代壁画时发现,还有一层明代壁画隐藏其下。经过近一年的修复,明代壁画露出真容,这也是目前四川发现的唯一明清两代重层壁画。
活态传承,沙河书斋文化浸润古城——沙河书斋落址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流沙河的故居。这里保留青砖黛瓦的古朴院落,通过定期举行的读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活动,成为连接往昔与当下的文化桥梁。
共建共享 民生保障改善为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城厢古城保护利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古城西街,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西街粮站“变身”古城驿站,1000余平方米的院落里,新增留灯书屋、爱心餐厅、休闲空间等。这里不仅是游客驻足休憩的驿站,为其提供免费服务,也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延伸场所。
青白江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古城保护利用全过程,让当地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古城保护发展中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有机结合,推进自来水、电力、燃气、通信等线路改造,完善路网体系、静态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布局、打造一批群众家门口的特色公共活动空间,让古城居民共享现代生活便利。
双节期间,在距古城驿站数十米的花嫁喜铺里,主理人张碧维每天都在忙着扎花篮。“许多西街附近的商铺都在假日期间开业,有串串店、米粉店、旅行社等,花篮销售量比平时增长50%以上。”张碧维说,古城风貌改造好了,西街更整洁漂亮,停车场更大,很多本地居民都回来做生意了。
如今,许多本地居民都是城厢古城经营合伙人,城厢古城精准帮助已开展商业经营的当地居民丰富业态、完善服务、增加收益。同时,城厢古城推出保洁、宿管、商管等百余个公益性岗位,优先招聘当地居民,大型演艺活动也优先选用本地群众演员,并优先面向当地居民开设非遗糖画、汉服妆造、电商直播等各类免费培训课程。
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城厢古城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化,在社区综合体嵌入卫生服务站、老年助餐点、童书馆、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目前,城厢古城正加快建设完善商超、烟火菜市、酒店民宿等配套设施,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吸引更多人才到古城安居乐业。
多元创新 文旅融合发展兴业
城厢古城是青白江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彰显该区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质的名片。
古城焕新“靓起来”了,接下来如何“兴起来”“强起来”?双节期间,城厢古城深度激活文商旅体全产业链价值,打造“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场景,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旅+工业”——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老厂房打造而成的三线记忆体验馆里,拖拉机、老式手摇车床等老设备陈列其中,重现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作场景。双节假期,曾登上央视舞台的“钢花十二韵”团队,以螺纹钢、板材等12种钢材打造出的独特乐器,演绎出一首首工业与艺术融合的“钢铁曲目”,游客在此解锁“工业记忆”。
“文旅+消费”——在你的院子·丝路会馆里,千年古城烟火气和俄罗斯传统文化交汇于此,游客在百年院落里品尝异域美食;300余米长的西街,汇聚传统酸辣粉、老茶馆等上百家商铺,游客在这里寻找地道的“川味”。
“文旅+演艺”——双节期间,城厢古城“变身”为一座开放式剧场,十里红妆传统婚礼大巡游、汉服巡游、NPC互动、古风市集、国风游园等活动轮番上演;夜幕下,鱼龙灯和非遗板凳龙巡游带领游客沉浸式体验“穿越”之旅。
“文旅+赛事”——绣川广场接连举办第八届TST国际街舞邀请赛和“天府令”英雄大会争霸赛,动感的街舞与拔河、跳绳等体育项目交织,营造出古今交融的节庆氛围。
城厢古城的火热人气转化为商家实在的收益。大东街花椒鸭店每日销量超400只,8天共售出3500余只,销量达平日3倍以上;中医药文化体验馆推出中药养生茶饮,单日最高销量超800杯。
人气旺、商气足的背后,是当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探索。青白江区以活态传承历史文脉夯实文旅融合根基,以科技赋能工业遗存打造文旅新亮点,以业态融合、延伸消费拓展文旅价值链,为古城文旅市场注入新活力,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让游客“留下来、慢下来、还想来”。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白江区将策划打造“万里之外、千年之间、阡陌之上”文旅线路,将成都国际铁路港、城厢古城和十八湾村沿线串珠成链,提供更多文旅产品供给。
在青白江区,“千年古城”的厚重文脉与“丝路新港”的开放气息交融共生。焕新提质的城厢古城,愈发宜居、宜业、宜游,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展开一幅充满活力的绚丽多彩画卷。(腾跃)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