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躺平”过五一:宅家睡觉、寺庙看书、公园晒太阳

当年轻人开始“躺平式度假”:一场对抗焦虑的集体出走


被996绑架后的48小时喘息

凌晨1点,上海某互联网公司的会议室仍亮着灯,27岁的产品经理林然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页需求文档。

钉钉群里的消息还在跳动,但她关掉电脑,点开旅行App预订了次日中午飞往贵州兴义市的机票——没有攻略,没有景点清单,唯一计划是入住当地一家能“看山听雨”的民宿。

三天后,她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动态只有两张照片:一张是雨后青石板路上蜷缩的橘猫,另一张是手冲咖啡旁摊开的《荒原狼》,配文“在这里,时间终于有了毛茸茸的触感”。

这并非孤例。

2025年《Z世代旅行行为报告》显示,83%的18-35岁人群在规划旅行时主动放弃详细攻略,单人短途出行比例较2020年增长47%,而“无景点”“酒店躺平”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激增320%

当“特种兵旅游”因日均3万步、日刷8景点的极限操作透支体力时,年轻人正用“躺平式度假”重构旅行意义:它不再是对远方的征服,而是对生活掌控感的夺回。


从“极限挑战”到“系统待机”:旅行模式的范式革命

“特种兵旅游”曾因“24小时吃遍南京”“5天环游西北”的打卡叙事风靡社交网络,但其底层逻辑与职场KPI高度同构:用最短时间完成最多任务,将体验压缩成可量化的数据包。

某旅游平台2024年调研显示,这类旅行者平均单日消费超800元,但72%的人坦言“比上班更累”

与之形成尖锐对立的“躺平式度假”,则遵循截然不同的价值坐标系:

“这本质上是从生产主义到存在主义的转向。”社会学者韩元军指出,“当‘996’压缩私人时间、算法推送制造信息过载时,躺平式度假是通过主动降噪重建生活主权。”


疗愈经济崛起:从身体在场到精神重构

苏州平江路“听雨阁”民宿主理人陈墨发现,2024年入住客人中,超过60%会提前要求撤走电视遥控器,但书籍借阅量同比翻倍。

“有人专门来补觉,每天睡12小时;也有金融从业者在院里种了三天地。”这些行为背后,是年轻人对抗职业倦怠的“自我修复机制”:

但争议随之而来。某知名旅游博主质疑:“当年轻人满足于民宿发呆,谁去守护敦煌壁画的修复?”此类批评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2025中国文旅消费白皮书》显示,躺平式旅行者在小众目的地的文化消费支出反比传统游客高18%,更倾向参与深度非遗体验而非走马观花


旅游业如何接住这届“反卷青年”?

市场需求倒逼供给侧改革。浙江安吉云上草原景区将蹦极项目改造成“窝囊版”——用缓降绳索替代自由落体,客单价虽降30%,但复购率提升55%

张家界天门山投资千万元修建登山扶梯,使冬季客流量增长70%,带动周边农户年收入增加4万元。

矛盾亦在显现:

“旅游业需要从‘景观堆砌’转向‘情绪基建’。”旅游规划师郭德荣强调,“一个能让年轻人安心发呆的角落,比十个打卡点更具商业生命力。”


躺平是消极逃避还是高阶自救?

当28岁的马亦琳在福州五星酒店连住三天却只去过大堂酒吧时,父亲怒斥“浪费钱”,而她认为“用2000元买72小时不接电话的权利很值”

这类代际冲突揭示更深层的社会命题:当“奋斗叙事”遭遇“躺平哲学”,该如何定义个体生命价值?

支持者援引《人类绩效曲线》理论:持续高压工作会使认知效能下降60%,而48小时高质量休息可恢复至基准线。反对者则担忧集体躺平会削弱社会活力,某企业家公开批评“这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新变种”。

或许真相介于两极之间。在深圳某大厂员工发起的“周末自救联盟”里,成员们约定每月至少一次“无目的漫游”。最新活动是去惠州盐洲岛观测白鹭——没有摄影比赛,没有朋友圈九宫格,唯一规则是“手机调飞行模式”。组织者陈宇的感悟颇具代表性:“我们不是拒绝奋斗,而是拒绝被标准化的人生脚本透支灵魂。”


在不确定的时代,给自己一张精神躺椅

凌晨四点的黄山光明顶,25岁的数据分析师张桐裹着租来的军大衣等待日出。当人群举着自拍杆涌向观景台时,她退到角落翻开《看不见的城市》——“比起征服山峰,我更想读懂此刻心跳的节奏。”

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重塑旅游业态与生命哲学。当AI能一键生成最优旅行路线时,年轻人却选择关闭导航,在未知的巷口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或许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所言:“人生的答案不在终点,而在与道路碰撞时迸溅的火花里。”

至于该不该躺平?问题的本质或许是如何在奔跑与休憩间找到属于个体的黄金分割点。毕竟,真正的自由从不是二选一,而是保有说“我需要一场恰到好处的留白”的权利。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马蜂窝《Z世代旅行行为报告》、迈点研究院,案例来自受访者真实经历)


当民宿发呆取代文化朝圣,这是个体觉醒还是文明退步?


实用指南:尝试将周末首个懒觉延长至自然醒,记录心率变化;选择通勤路线外的某个公交站随机下车,用50元预算探索三个新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旅游   寺庙   年轻人   公园   小时   旅行   景点   旅行者   社交   时间   黄山   存在主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