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冷知识——虎丘山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内8号,在苏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是苏州市的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是国家5A级景区,2014年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虎丘山在远古时是孤立于汪洋大海中的小岛,后逐渐演变成平畴山丘,原名“海涌山”。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国的离宫所在,也是吴越之间的重要战略地点,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得名“虎丘”。

东晋时期,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在虎丘山分别建造了别墅,后将其改建成寺庙,分为东寺和西寺。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下诏各州郡建造舍利塔,虎丘建造了第二座舍利塔,位于山顶东晋王琴台故址,最初是一座方形木塔。

唐代时期,因避太祖李虎讳,虎丘曾改称“武邱山”,后复名。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时,疏浚河道、修筑山塘街,连通阊门与虎丘。唐会昌五年(845年)“会昌灭佛”事件,使虎丘东西两寺被拆毁。

五代时期,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圆林虎丘再次得到了重建和扩建,虎丘佛塔建造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至北宋建隆二年(962年)之间。

清朝时期,虎丘成为江南雅集之地,康熙、乾隆六次南巡皆驻足于此。在此期间,虎丘进一步被打造为园林景观,形成了以虎丘塔为中心的景点布局。

虎丘山虽山体不高,但悬崖峭壁、涧泉溪河等景观丰富,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存青石小桥、石牌坊、湖石假山。

- 剑池:位于虎丘山后山,崖壁如削,池水清澈,终年不干。东西两崖之间架有飞梁,其上有桥,名“陈公桥”。石壁上有“风壑云泉”“剑池”等历代摩崖石刻。

- 憨憨泉:相传是南朝梁代高僧憨憨尊者所凿。泉水清澈甘冽,终年不涸,是虎丘山的名泉之一。

- 千人石:在虎丘塔下,是一块平坦如砥的巨石,可容千人,故名。石上有“千人坐”“生公讲台”等石刻,周围还有白莲池、点头石等古迹。

虎丘区的断梁殿、云岩寺塔、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园林建筑,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体现苏派园林艺术特色。

- 断梁殿:又称二山门,建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建筑面积148.6平方米。其顶部脊檩由两根木材从次间顶部悬挑至主间中间位置接合,靠琵琶吊和棋盘格支撑,主梁曾断裂却通过斗拱分散力,建筑布局严谨,色彩斑斓。

- 云岩寺塔(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962年),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残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山是苏州民间集会重要场所,每年举办春季艺术花会、秋季虎丘庙会等活动。春季艺术花会可赏各种花卉,展示交流苏州园林艺术;秋季虎丘庙会有祭祀、朝拜仪式,还有表演、游戏等娱乐活动。

虎丘山有2500多年历史,是佛教文化重要发源地,也是各朝代文化交流场所。从吴王阖闾葬于此,到秦始皇东巡寻剑,再到东晋王珣、王珉舍宅为寺,以及竺道生讲经等,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其增添底蕴,还有许多传说,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吴王阖闾殉剑”等。

2007年,虎丘山在内的苏州园林被命名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虎丘景区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吴王   苏州市   后周   东晋   大运河   苏州   景区   千人   名胜   时期   地理   知识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