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有个现象挺反常的,大家发现了没?

往年国庆期间,刷一刷朋友圈,满屏皆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地标打卡照,以及热门景区里“人从众”的拥挤合影。然而,今年这个国庆长假,趋势却明显不同——越来越多的人拖着行李箱“转向”二三线城市和特色小城,主动融入当地市井烟火中。这种“反向出游”的“结构性变化”,实则印证了今年旅游市场最真实的新趋势。

二三线及特色小城:旅游“新宠”崛起

高德扫街榜发布的国庆夜生活报告,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最直观的佐证。南昌、南宁、长沙、洛阳等非一线城市,在夜生活活跃榜上占据前列,南昌更是意外登顶,力压以夜经济闻名的长沙。要知道,往年此时,热门的夜景观光地大多是上海外滩、广州珠江等地。

而今年,南昌的烟火秀下,挤满了拍照的游客;南宁的火人节现场,人头攒动;长沙的夜市摊位前,排队队伍能绕街角两圈。这些城市以独具魅力的特色体验为“法宝”,在国庆旅游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悄然分走了一线城市旅游市场的诸多“流量”,成为游客们竞相追逐的新宠。

比二三线城市更令人惊喜的是特色小城的文化破圈。广东惠州的水东街通过举办美食评选、非遗展演和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在国庆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据当地文旅部门统计,水东街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可观,日均接待量超12万人次;湖南浏阳的13家景区在国庆前3天也迎来了旅游高峰,接待游客数量众多,旅游收入达一定规模。这些地方没有一线城市的拥堵,却能为游客带来更实在、更独特的体验,难怪会成为游客的新选择。

旅游需求转变:“深度沉浸”取代“打卡走量”

这一“反常”现象的背后,是旅游需求的彻底转向。曾经流行的“特种兵式打卡”旅游方式正在逐渐退烧,主打松弛感的“慢享游”悄然走红。游客们登山时选择乘坐电梯,蹦极时追求“龟速”落地,连漂流都更倾向于躺平式的悠闲体验。大家不再执着于“去过多少地方”,而是更在意“获得多少快乐”。

在河南万岁山武侠城,游客可沉浸于武侠主题场景,与众多演员扮演的NPC互动,体验“人在剧中游”的独特乐趣;在赣州的客家围屋,游客能通过导览讲解和民俗表演,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历史脉络;在昭通的村寨里,游客可参与多民族节庆活动,感受三省交汇地带的多元风情。这种“深度沉浸”的旅游方式,正成为游客的新选择。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国庆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达4.43万场次,观众超1169万人次,“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的旅游风尚。以河南为例,开封万岁山景区通过常态化演出和主题活动,吸引大量游客“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江西赣州则依托客家文化IP,推出非遗展演、实景剧等互动项目,带动当地旅游收入显著增长。

供给端助力:政策补贴与贴心服务并行

这股旅游潮流能够形成气候,离不开供给端的积极“接招”。国家早早出台政策支持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各地政府也推出实招。据高德扫街榜数据,国庆期间全国多地发放消费补贴促进旅游,联动商家推出优惠活动。例如,三亚免税店折扣叠加政策红利,成为购物热门地;重庆联合高德推出‘智能导览+分时预约’服务,通过实时数据引导游客错峰用餐与出行,优化游客体验。

更贴心的是,多地政府机关开放停车场和食堂,缓解游客就餐停车压力。这些细节之处的关怀,让游客的出游更加省心、舒心。

从扎堆一线城市到偏爱二三线及特色小城,从追求旅游数量到看重旅游质量,这个国庆的“反常”现象其实并不奇怪。毕竟,假期的意义从来不是奔赴热门景点打卡,而是找到让自己舒服、放松的旅游方式。那么,你今年是去了大城市看风景,还是在小城享清闲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旅游   反常   国庆   假期   现象   游客   城市   小城   南昌   特色   长沙   赣州   客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