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富士康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拉开序幕。那时候郭台铭带着他的鸿海集团从台湾跨海过来,在深圳龙华区搞了第一家厂子,主要就是组装电脑零部件。大陆当时正对外开放大门,土地租金低,税收有减免,企业起步容易。郭台铭瞅准了这个劲头,工厂一家接一家建,员工从几千人窜到百万级别,郑州、成都这些地方的厂子成了苹果手机的主力军。2007年苹果第一代iPhone面世,富士康靠着这个大单子一下子就火了,成了全球代工界的头把交椅。大陆这边供应链全,工人手脚麻利,成本还低,这些都给富士康帮了大忙。可郭台铭老爱在外面说富士康给大陆赏饭吃,这话听着就别扭,明明是大陆的政策和市场给了他底气。

2010年代后期,中美贸易闹得不可开交,苹果开始琢磨供应链不能全押在中国,得分散风险。郭台铭跟着节奏,从2015年就盯上了印度。那年5月,他公开放话要在印度砸50亿美元,建10到12家厂,还带数据中心,打算覆盖12个邦。印度政府也配合,推出生产激励计划,给外资补贴。郭台铭觉得印度人多,劳动力便宜,年轻人一大把,工资比大陆低三分之一,有搞头。2017年,富士康在泰米尔纳德邦开了小厂,先组装老款iPhone SE,产量不高,只占全球1%。2018年又加投3.5亿美元扩建,招本地人培训。那时候郭台铭已经卸了鸿海董事长,但还在幕后把舵,推动公司往海外跑。

2019年,郭台铭来真的,喊出到2026年转移3000亿美元产能去印度。彭博社这些外媒直接说,这等于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大陆那边可能丢掉几十万岗位。印度人乐坏了,富士康承诺招5万员工,专攻iPhone组装。与此同时,大陆20多家厂关门,裁员超32万,郑州、南宁这些地方遭重击。南宁厂高峰时一天吃掉60吨米、280头猪、120万鸡蛋、8万只鸡,带活了当地经济,现在厂跑了,周边小生意直线下滑。郭台铭只提企业要追低成本,没提大陆这些年给的支撑。

2020年,印度厂升级,组装iPhone 11,产量只占全球5%。电力老出问题,供应链断断续续,零部件还得从大陆拉。2021年,在斯里珀鲁姆布杜尔投新厂,iPhone 12开工,比大陆晚仨月,良率才70%,工人经验缺。2022年10月,郑州厂疫情闹腾,员工对隔离不满,好多人步行回家,当地政府拉村民顶班,才保住订单。印度厂那时补不上窟窿。郭台铭在股东会上说要奔低成本地儿去,但没夸大陆的应急本事。

2023年4月,富士康正式敲定到2026年转移3000亿美元产能,主战场印度。印度批了班加罗尔26亿美元建厂,招10万员工,组装高端iPhone。苹果老板库克3月来大陆,说投资继续;4月去印度,推本地生产。富士康跟进,iPhone 15在印度和中国同期量产,印度出口占10%。不过麻烦也冒头。印度工人水平参差,不爱管,上厕所得报备,吃饭时间卡死,静电环戴着像拴绳。罚款制度更气人,大陆工人咬牙忍,印度人抱团,觉得扣钱不公,罢工围堵领导。开除人赔一大笔,政府不全帮外资。

2024年,印度厂组装iPhone 16 Pro,产量占全球15%,但罢工一周好几次。富士康调大陆工程师过去教,物流费涨。总投资超100亿美元,还进储能领域,但印度罚款多,被网友说成杀猪盘。郭台铭让刘扬伟去谈,定下更多钱。订单掉七成,生产线关部分,高管换血。富士康丢了些苹果独家单子,给立讯精密和和硕。印度员工跟不上富士康步调,卫生要求高,走路得快,觉得憋屈。富士康也适应不了印度劳动法,员工权益多,开除费事。2025年5月,在卡纳塔克邦加速建,但产能只到20-25%。大陆工程师成支柱,但派人受限。台湾工程师贵,设备设计是台湾的。

2025年,富士康在印度计划生产2500万到3000万部iPhone,占苹果年产10-15%。比2023年的1200万翻倍,印度占全球iPhone产量从12-16%涨到20%。苹果在印度五家厂产iPhone 17全系列,包括Pro版,第一批从印度发货。为躲关税,面向美国市场的iPhone大多转印度。塔塔集团和富士康厂已开工,塔塔两年内可能占印度iPhone产量一半。印度政府给697亿卢比补贴,帮富士康扩产。

2025年7月,富士康要求数百大陆工程师从印度iPhone厂回国,从5月就开始,已撤300多名。只留台湾支持人员。原因没明说,猜是中印关系紧张,中国口头劝监管别让技术和设备流向印度、东南亚,防生产线外迁。印度本土化政策紧,泰米尔纳德邦要外资三年内90%岗位本地化,不然取消优惠。签证续签难,地缘因素大。彭博社说这打击苹果印度扩产,正准备iPhone 17产量。富士康新厂在印度南部建,但没了大陆工程师,培训印度员工慢。

分析师郭明錤说影响小,大陆员工本来少,印度厂产能是台湾员工建的,不是大陆。苹果知道这计划。但现实是,印度手机年产能超5亿,实际产量2.5亿,闲置一半。富士康印度厂靠37%中国和台湾员工撑,没了他们效率掉。电力限30%,每周停工两三天。劳动力成本低30%,但算上工人素质、物流、关税、罢工、退货、罚款、违约,在印度产一部iPhone成本比大陆高14%。零部件80%从大陆空运,螺丝钉过海关成本翻三倍。

印度超越中国成美国最大智能手机供应国?这数据有水分,实际产能增慢。供应商不敢全移,怕丢苹果单子倒闭。大陆出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填空缺,欧菲光靠华为单赚45亿,有第二大代工厂架势。国产品牌往外走,市场变样。郭台铭跟美方步子,却没算准国内区别。印度员工不服管,罢工多,风险高。2025年8月,富士康推印度储能,标Made in India,但三年转移3000亿美元成空头支票。印度缺产业链,劳动力技能低,按时交货难,质量稳不住。郭台铭否认大陆贡献的态度,让人觉得他没记着根。

没大陆后盾,富士康在印度磕磕绊绊。郑州基层保生产,疫情时村民顶上。印度建厂有野心,但毛病一大堆。富士康一头扎进去,显出资本家那股劲。大陆给条件,形成产业链,带税收,推制造业。郭台铭说给大陆赏饭,真这样?没大陆,富士康哪来顺风?这些年靠包容支持。转移遇堵,郭台铭计划打脸,印度厂订单少,罢工供应链乱。成本高大陆5-10%,工人月薪1200元,半年工资买一部手机。供应商纠结,怕破产。

2025年10月,印度手机业野心遭美国优先打压。富士康撤人后,从台湾调工程师顶,但效果不明。苹果想2026年底在印度产面向美国大部分iPhone,现在阴影重。印度政府盯生产目标,要供应链稳。中国阻迁,台湾工程师去费用高,设备规划台湾的。脱钩难,30年融合深,趋势明,未来12年慢慢调。想想这些年,富士康在大陆风生水起,疫情时保障跑。现在转移挫,郭台铭决定影响大。外媒说端走饭碗,可现在碗晃荡。

大陆养出新代工厂,市场不等人。郭台铭若在印度栽跟头,重返难。印度罢工频,工程师撤,产能迁移中美博弈加剧。富士康印度厂变数大,全球供应链再添不确定。郭台铭豪赌印度,结果还得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科技   产能   饭碗   印度   大陆   台湾   员工   苹果   工程师   中国   产量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