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景点没资源!三小城凭啥从“网红” 变 “长红”?

网红城市不昙花: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荣昌卤鹅,3城用3年走出长红路

2024年的文旅市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轮动图景。

从年初天水麻辣烫的烟火气蔓延,到淄博烧烤的热度回温,再到荣昌卤鹅的突然爆红,中小城市接棒式出圈成为年度关键词。

这些城市没有西安、丽江那样深厚的旅游积淀,也缺乏一线都市的资源禀赋,却凭借一款美食、一个场景意外站上流量风口。

流量袭来时,街头巷尾挤满打卡游客,本地商户迎来爆发式增长,城市知名度短时间内实现量级跃升。

但流量的狂欢总有落幕时刻,当社交媒体的新鲜感消退,当跟风打卡的游客散去,不少网红城市迅速回归沉寂,只留下“昙花一现”的遗憾。

天水、淄博、荣昌也曾面临同样的考验。

在热度峰值过后,它们没有陷入“网红宿命”的循环,反而在转型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密码。

三年时间里,三座城市用不同的实践路径,交出了“从网红到长红”的答卷,为无数正在追逐流量或面临流量退潮的中小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现实样本。

天水:一碗麻辣烫,串起千亿产业生态

天水的爆红,始于街头巷尾的一碗麻辣烫。这款兼具川味麻辣与西北醇厚的小吃,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意外破圈,让这座以麦积山石窟闻名的城市,多了一张“美食名片”。

流量爆发的信号直观且猛烈。走红前,天水市区的麻辣烫店铺不足300家,短短半年内,这一数字飙升至1400家,增长近五倍。游客蜂拥而至,光明巷等核心打卡点排起长队,周边住宿、餐饮订单量激增,甚至带动甘谷辣椒、秦安花椒等本地食材的需求上涨。

但热闹背后,隐忧已然显现。大量跟风店铺涌入市场,口味参差不齐、卫生标准不一等问题开始暴露;游客集中在少数打卡点,核心景区麦积山的客流增长并未与美食热度同步;缺乏标准化生产体系,游客想带特产离市却难以保鲜,制约了消费场景的延伸。

面对流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悄然落地。行业协会应运而生,牵头制定统一的卫生标准和服务规范,注册“天水麻辣烫”集体商标,启动“中华名小吃”申报流程。以柳州螺蛳粉为对标样本,当地开始构建从食材种植到产品销售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让一碗小吃摆脱“街头摊”的局限。

产品端的升级同步推进。预包装底料包、真空包装麻辣烫陆续面市,解决了游客“带不走”的痛点。天水邮政主动联动商户,在光明巷等打卡点增设便民收寄点,推出塑封包装、次日达等服务,让这份烟火气能够跨越山海。数据显示,相关农特产品寄递量增长近3倍,甘谷辣椒线上销量年增50%,小吃IP成功转化为农产品外销的桥梁。

文旅融合的深度布局,让流量实现内部循环。“麻辣烫+麦积山”联游线路正式推出,游客在品尝美食后,可便捷前往石窟景区感受丝路文化。政府主导编制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了以麻辣烫产业为纽带,定向吸引食材种植、食品加工、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企业的招商方向。

转型成效在数据中清晰呈现。

2024年,天水接待游客5950万人次,旅游收入383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均增长超23%。

2025年1-5月,游客量达2592.86万人次,旅游收入152.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和6.65%,热度持续高位运行。

麦积山石窟跻身全国5A景区第八位、西北第一,成为文旅融合的标杆。

截至2024年11月,当地签约招商项目253个,总投资798.63亿元,一碗麻辣烫最终串起了千亿级的产业生态。

淄博:一把烧烤火,烧旺工业强市之路

淄博的出圈,比天水更为猛烈。“进淄赶烤”四个字成为2023年的现象级热词,天南地北的游客奔赴这座工业城市,只为感受那独特的烟火气。巅峰时期,淄博单日接待游客量突破百万,烧烤店排号可达上千桌,带动住宿、交通、零售等相关产业同步爆发。

但淄博的清醒,体现在热度最盛之时。当地并未沉迷于流量带来的短期红利,而是敏锐意识到,单一烧烤IP难以支撑城市长期发展。当其他城市纷纷模仿“烧烤+”模式时,淄博已经启动了更为深远的转型布局。

《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明确跳出“烧烤依赖”,构建多元文旅场景。“烧烤+陶瓷琉璃”“烧烤+颜神古镇”“烧烤+齐文化景区”等组合产品陆续推出,将游客的停留时间从“一顿饭的功夫”延长至“两三天的行程”。游客在品尝烧烤之余,还能走进陶瓷博物馆感受非遗魅力,漫步古村落体验民俗文化,文旅内涵不断丰富。

产业升级成为转型的核心主线。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淄博并未放弃自身的产业根基,反而以流量为跳板,加速推进“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与未来产业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氢能、储能产业300亿元规模目标,为工业转型划定清晰路径。

“3510”计划的发布,更彰显了这座城市的长远野心。五年内GDP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十年内跻身“万亿元俱乐部”。这一系列目标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基础之上。2021-2024年,淄博“四强”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48.9%升至59.8%,工业经济的韧性不断增强。

文旅与工业的双向赋能,让淄博的长红之路走得愈发稳健。2024年,当地重点景区游客量增长12%,营业收入却激增121.3%,游客消费结构从单一餐饮向住宿、购物、文化体验多元延伸。工业产业的升级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6年6500万人次游客、640亿元旅游收入的目标,在产业协同的推动下逐渐清晰。

淄博的实践证明,网红流量可以成为城市转型的“催化剂”。当烟火气与工业风相遇,当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投资信心,城市发展便有了跨越周期的底气。

荣昌:一只卤鹅,补出全域发展短板

荣昌的爆红,带有更强的偶然性。“卤鹅哥”的短视频意外走红,让这款传承百年的地方美食一夜之间成为顶流。2024年“五一”假期10天内,荣昌卤鹅的网络搜索量暴涨400倍,234.5万人次的游客涌入这座小城,卖出29万只卤鹅,旅游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

流量来得猝不及防,也暴露了城市发展的短板。活鹅供应缺口一度达到每日2万只,不少商户只能限量销售;街头卤鹅摊点同质化严重,口味、价格混乱,影响游客体验;缺乏集中的消费场景,游客购买后难以找到配套服务,流量转化效率不高。

没有等流量退去再谋对策,荣昌选择主动出击,将流量压力转化为补短板的动力。《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迅速落地,核心任务直指供应链瓶颈。当地扩大白鹅养殖规模,扶持养殖合作社发展,建立从养殖、屠宰到加工的全链条供应体系,逐步缓解活鹅短缺问题。

市场秩序的规范同步推进。荣昌在夏布小镇打造卤鹅产业集聚区,引导商户入驻经营,统一规范产品质量、价格标准和服务流程。同时培育头部品牌,支持企业开发卤鹅礼盒、真空包装等产品,推动卤鹅从街头小吃向标准化食品转型。

流量的长效运营成为持续出圈的关键。当地创新推出“网络达人证”和“美食体验券”,吸引超一万名自媒体达人前来探访宣推。达人通过实地体验,将卤鹅美食与荣昌夏布、折扇等非遗文化结合,制作系列短视频内容,让城市曝光从“单点爆发”转向“持续输出”。

补短板的过程,也是全域发展的过程。2024年国庆假期,荣昌接待游客233.13万人次,与“五一”峰值基本持平,夏布小镇国庆客流达37.76万人次,同比增长165.9%,证明流量已实现稳定沉淀。

2025年二季度,荣昌签约42个项目,总投资84.3亿元,涵盖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卤鹅带来的流量红利,正转化为全域产业升级的动力。

按照规划,到2026年,荣昌卤鹅产业将向10亿元产值目标稳步迈进,一只卤鹅真正撬动了城市发展的全局。

长红密码:流量之外,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

三座城市的转型路径各不相同,天水聚焦产业链延伸,淄博锚定产业升级,荣昌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但剥开表象,其长红背后的支撑要素呈现出高度共性。

政府的快速响应与精准施策,是把握流量机遇的关键。面对突发的流量热潮,三座城市均未陷入被动应对,而是迅速出台针对性政策,从产业规范、资源整合、服务配套等多方面发力,将分散的流量引导至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这种高效的治理能力,让短期热度能够快速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

产业根基的深度挖掘,决定了流量转化的上限。天水依托农产品资源延伸麻辣烫产业链,淄博立足工业基础推进产业升级,荣昌围绕卤鹅产业补齐供应链短板,本质上都是在激活城市既有的产业优势。脱离自身产业根基的流量,终究只是无源之水,唯有与本地产业深度绑定,才能实现从“流量曝光”到“留量沉淀”的跨越。

IP的持续迭代,让城市魅力不断延续。三座城市都没有将网红IP局限于单一符号,而是通过产品升级、场景拓展、文化融合等方式,让IP不断丰富内涵。天水的“麻辣烫+文旅”、淄博的“烧烤+工业”、荣昌的“卤鹅+非遗”,都是在单一IP基础上构建多元体验,从而持续吸引游客关注。

即便已经走出长红之路,三座城市仍面临共同的挑战。业态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如何在众多跟风者中保持独特性,成为持续需要破解的课题;供应链的韧性仍需加强,应对流量波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年轻群体的新鲜感容易消退,如何通过创新体验维系流量粘性,考验着城市的持续运营能力。

结语:爆红是契机,长红靠根基

网红城市的长红之路,从来不是流量的无限延续,而是从“被看见”到“被需要”的价值跃迁。天水、淄博、荣昌的实践证明,流量只是城市发展的契机,而非终极目标。短期的关注度能让城市快速出圈,但真正支撑城市穿越流量周期的,是其独特的产业底蕴、文化根基和持续优化的服务体系。

从一碗麻辣烫到千亿产业生态,从一把烧烤到工业强市蓝图,从一只卤鹅到全域发展突破,三座城市用三年时间证明,网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核心价值的深耕。摒弃对流量的依赖,聚焦自身优势,通过IP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城市品牌化的路径,才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质变。

对于更多正在追逐流量或面临流量退潮的中小城市而言,天水、淄博、荣昌的故事提供了清晰的启示:爆红或许偶然,但长红必然有迹可循。

唯有扎根自身土壤,激活内在动能,才能在流量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走出属于自己的韧性生长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旅游   景点   小城   资源   荣昌   流量   天水   淄博   城市   游客   麻辣烫   产业   烧烤   工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