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绿意!呼和浩特 公园就得这样建!

家人们谁懂啊!

在呼和浩特

逛公园居然成了最潮City Walk!

你以为的北方be like

干燥、风沙

实际的呼和浩特

简直是个巨型“生态盲盒”——

1009座公园星罗棋布

绿地率达到41.13%

670公里+的绿道

像丝带一样串联起城市!

这可不是简单的种树栽花

这是把“生态+文化”融合出花的

高阶幸福密码

“北疆韵 青城潮”2025年呼和浩特市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主办、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承办的“我在呼和浩特等你来”全国网络媒体行日前走进呼和浩特,探寻城市建成区1009座公园星罗棋布、绿地率高达41.13%、青城绿道总长已超过670公里的生态建设经验。

视频加载中...

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

超百件雕塑作品密布其间

市民在晨练时就能邂逅世界级艺术

小草公园让废弃木料循环利用

再造如同郊野般的市民休闲绿地

露营帐篷点缀在大黑河郊野公园的草地

……

2023年,呼和浩特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5年5月,又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呼和浩特的生态实践表明,一座宜居的现代化城市需要从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出发,创造具有归属感、认同感和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走!

跟着全国网络媒体行的镜头

一起解锁“美丽青城”的

生态答卷!


呼和浩特生态+文化的双重基因

2023年,呼和浩特通过整合大黑河沿岸原有的生态用地,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手法,进行了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建成大黑河郊野公园观光带,以花海为特色,建成有百日草花海、格桑花花海、桑托斯花海、欧石竹花海、醉蝶花花海、地肤花海、马鞭草花海,还建有梵草映月芒草景区、云溪花影郊野海绵生态景区。

这些浪漫花海不仅成为呼和浩特市民休闲赏花的好去处,还提高了雨水的蓄积和消纳能力,也实现了对雨水的净化和利用。8月初,呼和浩特连降暴雨,尽管大黑河里河水激流发出轰响,但“云溪花影”景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45万余株花草长势喜人,形成一片片花海,引来不少市民拍照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大黑河郊野公园没有明显的人为雕琢痕迹,更多展现原生态的野趣。8月4日,呼和浩特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艾英嘎道出其设计初心:“我们没有通过艳丽的色彩去迎合大众的口味,置身于此,像是走进了大自然,浑然天成。”

她说,这里主要选用多年生的植物,大大降低了养护成本,“无需刻意呵护,今年种下,来年它自己就长起来了,而且是越长越旺盛。”

这一理念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区的小草公园也有体现。

“不仅是给人类提供休息玩耍的场地,在小草公园昆虫也有驿站,因为我们一直践行着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在小草公园带着荒野味道的大片草地前,工作人员郭靖瑶告诉记者,这园里有很多不同造型的小房子,都是以废弃物和木料打造,是给昆虫休息的“旅馆”。

她说,实际上,整座小草公园均采用绿色生态、无废城市的理念,公园所用的垃圾桶、木桩,都是以废弃木料建造,可以循环利用,整个公园的设计、施工,没有使用任何的水泥、混凝土,全都是取材于自然。

8月4日,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晓敏告诉记者,近年来,呼和浩特不断优化山水交融、城园相望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持续强化大青山、大黑河重要生态屏障功能,以河流水系和道路绿带为廊道、各级公园绿地为节点、绿道体系为网络,全面推进“美丽青城”“公园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也让青城近郊游更加“出片”“出圈”。

以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为例,原为万伏高压线走廊用地,2016年,呼和浩特投资约4亿元,将这里的高压线埋入地下管廊,释放出来的2250亩土地用来建设公园,引入国内外经典雕塑一百余件,将文明、文化、艺术之美带入百姓日常生活,深受市民喜爱,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城市的精神内涵。

经过近几年的景观维护提升及资源整合,呼和浩特已形成以“自然野趣,郊野风光”为特色的大黑河郊野公园观光带,以“城市滨河绿道游”为亮点的小黑河水岸公园,以田园风光、草原风情见胜的敕勒川生态草原观光带,以“雕塑艺术与生态空间共融”的草原丝绸之路公园现代文化轴。目前,呼和浩特建成区的绿地率高达41.13%,绿化覆盖率高达4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6平米,“三绿”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呼和浩特出门见景的民生答卷

“这些年我深有感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呼和浩特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艾英嘎对记者感慨,呼和浩特围绕生态理念进行“五宜城市”建设,打造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为市民营造充满温度、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最直接的感受是市民常拿着照片追问拍摄地,他们也想过去拍照打卡。”她说,3年来,呼和浩特已将300余万株乡土野生观赏植物,应用于市区各大园林景观营建中。

大黑河郊野生态带经过逐年的乡土植物栽植,鼠尾草、薄荷、鸢尾等多年生、耐旱、耐湿的乡土花卉,精心设计搭配色彩,营造各式浪漫花海,形成了具有大地景观特色的生态海绵花海示范区。

不仅如此,“美丽青城”“公园城市”建设散落在呼和浩特的各个角落。

敕勒川草原是距离呼和浩特城区最近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区,这里曾经因为生态退化,一度变成荒地,当时游客来到呼和浩特想看草原,要乘车几小时到其他地区去看。从2012年开始,呼和浩特启动大青山南坡治理工程,采用天然草地改良与人工草地建植相结合,让这片草原慢慢“复活”。

现在,已经有羊草等40多种本土牧草在敕勒川草原重新茂密地长了出来,狐狸、野兔和各种各样的鸟也回来了,再现“敕勒川,阴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被誉为市民休闲的“心灵牧场”,也成了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地。2025年端午节期间,敕勒川草原仅“歌游内蒙古”打卡框就吸引游客7.4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拍、骑马等旅游收入17.6万元。

王晓敏介绍,呼和浩特市近年来提出打造1000公里青城绿道的目标,目前已完成679.12公里,在绿道规范化管理、景观效果、建设总长度均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这些绿道织就的生态网络,促进公园、绿道与社区街区融合更新,提升了城市活力氛围。

青城绿道还让市民在青山绿水中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出行。艾英嘎说,小黑河水岸公园沿线增加的服务设施完善了绿道的功能性,比如路面的材质适合骑行或者漫步,绿道与立交不并行,没有红绿灯,畅通无阻,为热爱运动的人群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从小黑河滨水绿道出发,向北与敕勒川草原相连,向南与多个综合公园相接,直通大黑河郊野公园,市民可以真正实现畅游青城近50公里无阻隔。”

除了这些大型生态公园,近年来,呼和浩特还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营造出“城在园中,园在城里”的体验。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共有大小公园总数达到1009个,跻身“千园之城”行列

艾英嘎介绍,口袋公园在建设中充分采纳了周边市民的意见,兼具专业景观性和城市温度,基本实现群众家门口的公园随处可见,便民、惠民、利民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不断完善。

这就是呼和浩特建设北疆美丽风景线的答卷——将园林绿化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彰显城市特色、保障生态安全的关键抓手,通过创新驱动、系统治理、智慧赋能和文化引领,助力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城市建设。


从“想看草原要远行”

到“家门口就是心灵牧场”

从钢筋水泥的缝隙到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日常

呼和浩特用

1009座公园

670公里绿道

织就出一张生态“幸福网”

脚下的土地呼吸着生态的韵律

城中的市民转角就能遇见美

这样的幸福城

你心动了吗?





丨来源:青橙融媒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谈婧媛

丨编辑:张英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旅游   呼和浩特   绿意   公园   黑河   生态   城市   郊野   花海   市民   草原   绿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