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合浦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合浦县是广西北海市辖县,位于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与广东省廉江市和广西博白县接壤,西与钦州相邻,南临北部湾。合浦是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拥有众多汉代历史文化遗存,盛产珍珠、对虾、青蟹、甘蔗、蚕桑等农特产品,是“中国南珠之乡”。合浦县北枕丘陵,南滨大海,东、南、西遍布红2020壤台地,中部斜贯冲积平原;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之一。主要旅游景区(点)有:国家级AAAA级景区5家,为汉闾文化园(含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星岛湖景区、月饼小镇、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海丝首港·合浦始发港景区;国家级AAA级景区7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自治区级夜间特色消费集聚区1个;广西旅游休闲街区1条;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山口镇河面村、廉州镇烟楼村、星岛湖镇洪潮村;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20多家,其中五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五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广西#

历史沿革

合浦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南珠故郡,海角名区”之美誉。

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后),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今合浦县境属象郡辖地。

汉初,今合浦县境属南越国辖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同时设合浦县,郡治,县治均在合浦。合浦县辖地为今合浦、北海、浦北、灵山、钦州、博白、廉江、容县、北流以及邕宁、横县的一部分。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合浦属孙吴辖地。吴黄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归广州管辖。黄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称珠官郡,同年划出合浦县南境置珠官县,与合浦县同属珠官郡。

太元二年到太平三年(252~258年)复称合浦郡。吴永安三年(260年),划出合浦县西北部设置昌平县(今横县),隶属合浦郡。

太康元年(280年),撤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同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设荡昌县(今容县)。建武元年(317年)以后,又析合浦县地置新安县。合浦郡隶属交州,郡址在合浦县城(今浦北县旧州)。

宋永初元年(420年),合浦郡属交州。元嘉九年至大明八年(432~464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临漳郡,属广州。泰始七年(471年),划出广州临漳郡和交州的合浦、宋寿二郡,同时增设百梁、龙苏、安昌、南流、永宁、富昌6郡,统称越州。越州和临漳郡驻地在今浦北县泉水境内。合浦郡管辖合浦、徐闻、荡昌、朱官、朱卢、晋始、新安7县。郡治在合浦县城。

齐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辖徐闻、合浦、朱卢、新安、晋始、荡昌、朱丰、宋丰、宋广等9县。永明六年(488年),划出合浦县东北部置北流郡,属越州。此时,越州管辖的郡增至20个。梁、陈,梁天监元年(502年)后,撤销临漳郡及其属县,并归合浦县。越州治所迁合浦县城。

隋开皇九年(589年),将合浦郡并入越州。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大业三年(607年)禄州与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称合浦郡,隶属扬州,辖11县。其中,合浦、龙苏、封山3县在今合浦、浦北境内,郡址在合浦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同年析合浦县部分辖地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4县,与合浦县同属越州。贞观六年(632年),在今营盘镇内设珠池县。划出大都县隶属白州(今博白县)。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撤销安昌、珠池2县并归合浦县。天宝元年(742年),廉州改称合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廉州,辖合浦、封山、蔡龙、大廉4县,驻地在合浦县城。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在今常乐圩附近置常乐州,并划出合浦县部分辖地,新设博电、零绿、盐场3县为其辖地。是时,廉州辖合浦、封山、蔡龙、大廉4县,廉州驻地在合浦县城。南汉大宝五年(962年),后主刘 振 在海门镇(今廉州镇)设置媚川都。专管采珠。

开宝四年(971年),撤销媚川都。开宝五年(972年)将封山、蔡龙、大廉3县并入合浦县。同年撤销常乐州,将其所属博电、零绿、盐场3县合并置石康县,(县城在今石康镇境内),隶属廉州。同年廉州驻地迁长沙场(今石康镇顺塔村)。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撤销廉州,改设太平军,驻地海门镇。同年撤销合浦县,并入石康县。太平军仅辖石康县。咸平元年(998年),撤销太平军,复设廉州,称廉州合浦郡,同时复设合浦县。廉州合浦郡和合浦县驻地均在海门镇,廉州合浦郡辖合浦、石康2县。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州合浦郡改为廉州路安抚司。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为廉州总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廉州路辖合浦、石康2县,驻地在合浦县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廉州路为廉州府,辖合浦、石康2县,属广东布政司。洪武七年(1374年),廉州府降为州,撤销合浦县,廉州辖石康一县。洪武十四年(1381年),廉州升为府,复置合浦县,钦县复为州。合浦县城为廉州府驻地。廉州府辖钦州和合浦、灵山、石康3县。成化七年(1471年),将石康县并入合浦县,廉州府辖钦州和合浦、灵山2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廉州府辖钦州和合浦、灵山2县,驻地合浦县城,隶属广东行省。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升为直隶州。廉州府辖合浦、灵山2县。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后,划出遂溪县的涠洲岛隶属合浦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廉州府隶属廉钦道。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将廉钦道改称钦廉军政府。廉州府属钦廉军政府,仍辖合浦、灵山2县,驻地合浦县城。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廉州府。合浦县直属钦廉军政府辖。同年钦廉军政府改称钦廉绥靖处。合浦县隶属钦廉绥靖处。3年撤销钦廉绥靖处,改设钦廉道,合浦县隶属钦廉道。9年撤销钦廉道,合浦县直属广东省。19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南区绥靖公署(驻地今茂名市)。25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在合浦县城。

1949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南路专区。1950年合浦县改属广东省钦廉专区。1951年合浦县隶属广东省钦州专区,同年5月10日将合浦县辖的东镇、西镇、高德乡、涠洲乡设北海市。1952年合浦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同年5月31日将合浦县北部析置浦北县。1953年钦州专署迁合浦县廉州镇。1955年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省,改称合浦专区,合浦县属合浦专区。1958年撤销合浦专区,将所属县市并入广东省湛江专区。合浦县属湛江专区,同时将北海市和浦北县并归合浦县。1959年6月设北海镇(县级),1965年复设浦北县,同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1970年钦州专区改称钦州地区,合浦县属钦州地区。1987年7月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1988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县。1994年12月,划出南康镇、营盘镇设立北海市铁山港区,划出福成镇归北海市银海区管辖。

行政区划

北宋时,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合浦县辖6乡及鹿井、三村两寨。

明代,合浦县以下设典史署及永平、高仰、珠场三巡检司,分驻今合浦县城、白龙及寨圩,马栏等地,分管附近地域。

典史署和巡检司管辖,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康县并入合浦后,全县编户30里:兴廉坊(县城东北)、还珠厢一图(县城东南)、还珠厢二图(县城西北)、三村乡(今环城乡东南及北海市地域)、清和乡一图、清和乡二图(今福成、南康、营盘一带)、清和乡三图、多欢乡一图(今石湾乡南部至环城乡北部)、多欢乡二图(今环城乡东部至闸口乡西部)、福成乡北部至石康镇南部)、海岸乡(今山口镇、沙田乡及白沙乡南部)、新兴里(今闸口乡东部、公馆镇中南部、白沙乡北部)、兴忠里(今曲樟乡及公馆镇北部)、武乐坊(今石康圩一带)、平乐乡(今常乐镇地域)、蓬莱乡(今浦北县南旧州圩周围)、东堂乡一图、东堂乡二图(今浦北县龙镇周围)、东堂乡三图、进诚乡一图、进诚乡二图、进诚乡三图、进诚乡四图(今浦北县城周围)、进诚乡五图、进诚乡六图、万安乡一图、万安乡二图、万安乡三图(今浦北县白石水乡)、万安乡四图、万安乡五图、归德乡(今浦北县寨圩一带)。

清代,全县仍设典史署及三巡检司。高仰司驻今浦北县张黄。珠场司先后驻南康、北海。雍正元年(1723年)在县境永安城设县丞署。管辖与博白、石城(今廉江)县交界地区。典史署管辖大乡10个共有小村50个,县丞管辖大乡5个(共有小村30个),高仰司管辖大乡14个(内有小村91个);永平司辖乡3个(共有小村30个)珠场司管辖大乡4个(共有小村17个)。

清代分图略有变动,据《合浦县志》田赋“户口都图”载:“清代后期将兴廉坊分上、下兴廉图,万安乡添设万六图、新兴里、兴忠里均分上、下图,蓬莱乡分蓬一、二图,归德乡分归一、二、三图,另有清乐都,下分科一、二图,无海岸乡及多欢乡。其余三村乡、武乐坊、平乐乡均辖一图,合共36图。”

清道光八年(1828年),县以下划为团局。合浦县分为16团48局:

附城团:附城、乾江、白鹅江、石湾、均安;靖海团:北海、高德、涠洲;三总团:石康、多蕉、耀康、道歌、岛木、常乐;镇西团:上洋、沙岗、乌家、西场;珠江团:福成、大龙、南康、白龙、闸口;永安团:白沙、山口;六湖团:东城、西城;大廉团:大廉、上廉;联安团:安石、张黄、马栏;石州团:石埇、旧州;万安团:北塞、白石水;进城团:龙门、小江;福旺团:福旺;合立团:三合、古立;寨圩团:寨圩、土久、乐民;平睦团:平睦、横岭、新圩、六埇。

民国初至15年,全县按16团区域设区,区下设乡,乡又改保卫团局,全县有16个区,52个局(乡):

附城区(5局):附城、均安、乾江、白鹅江、石湾;靖海区(3局):北海、涠洲、高德;三总区(6局):石康、多蕉、岛木(耀康)、常乐、道歌南、道歌北;镇西区(4局):上洋、沙岗、乌家、西场;珠江区(5局):福成、白龙、南康、大龙、闸口;永安区(3局):永安(海安、合安)山口、白沙;六湖区(3局):东城、西城、上廉;大廉区(1局):大廉(公馆);石州区(3局):旧州、康富、石埇;联安区(3局):安石、张黄、马栏;万安区(2局):白石水、北通;进城区(2局):龙门、小江;合立区(2局):古立、三合;福旺区(2局)福旺、中山;平睦区(4局):平睦、新圩、六埇、横岭;寨圩区(4局):寨圩、乐民、土东、土西。

民国15年——22年,全县仍保留16个区,原来的局设乡镇。民国15——17年间曾将靖海区析置北海市。

民国23年县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为52区。民国24-—25年,全县设32区,537乡、63镇。

民国25——26年,全县设附城区和4个联乡办事处。

民国26年改设附城镇及5个区,30个乡镇。

民国29年10月改设4区,50乡镇、623保、7203甲。第一区直属县政府,管辖15乡镇;第二区署驻公馆镇,管辖12乡镇;第三区署驻北海镇,管辖8乡镇;第四区署驻寨圩,管辖15乡镇。

民国32年增设第五区,区署寨圩;原第四区署迁张黄。

民国35年,全县共设5个区,48乡镇。一区:附城东镇、附城西镇、西场镇、石康镇、北合乡、石湾乡、上洋乡、道歌北乡、道歌南乡、党江乡、乾江乡、沙岗乡、乌家乡、多蕉乡、均安乡;二区:公馆镇、山口镇、永安乡、上廉乡、耀康乡、白沙乡、东城乡、闸口乡;三区:北海东镇、北海西镇、婆围乡、福成乡、涠洲乡、南康镇、高德乡;四区:常乐乡、安石乡、龙门乡、白石水乡、北塞乡、旧州乡、石埇乡、张黄镇、马栏乡;五区:小江镇、中山乡、寨圩乡、土东乡、六横乡、福旺镇、乐民乡、合立乡、新睦乡。

1950年6月,全县分9个区、2个区级镇、274个乡(镇)。

1951年6月,分署北海市后,全县设21个区,一个区级镇,区下设274个乡(镇)。一区:党江镇、乾江镇、滘口乡、总江乡、廉南乡、泥江乡、海山乡、禁山乡、百曲乡、中站乡、更楼乡、九坡乡、木案乡、烟楼乡;二区:石湾乡、周江乡、洪潮乡、廉北乡、廉西乡、桥头乡、江湾乡、大浪乡、大江乡、清江乡;三区:乌家乡、瓦窑乡、鹤水乡、新村乡、沙岗乡、双太乡、西水乡、寨东乡、上洋乡、柯江乡、平珊乡、浦江乡;四区:西场镇、新民乡、安乐乡、东坡乡、西坡乡、镇海乡、农乐乡、民丰乡、太平乡、老温乡、文明乡;五区:福成乡、福东乡、龙西乡、平心乡、三合口乡、西林乡、古城乡、白龙乡、白东乡、山梓乡、大地乡、廉东乡;六区:南康镇、三塘乡、彬畔乡、婆围乡、婆东乡、南东乡、南西乡、南北乡、小马头乡、石头埠乡;七区:闸口乡、闸南乡、闸西乡、平坡乡、福禄乡、山背乡、独竹乡;八区:公馆镇、陈屋乡、蛇地乡、盐田乡、铁山乡、廖屋乡、石均乡、六山乡、新秀乡、陂创乡、南长乡、堂排乡、璋东乡、高豪乡、曲樟乡;九区:白沙乡、香草江乡、文明乡、龙江乡、东丰乡、东海乡、东美乡、宏德乡、宏新乡、东和乡;十区:山口镇、山南乡、山北乡、那郊乡、莫屋乡、苏屋乡、北界乡、永安乡、对达乡、沙田乡、乌泥乡、新圩乡;十一区:石康镇、耀康乡、大庄江乡、水车乡、天堂乡、太平乡、大龙乡、顺域乡、夏佳塘乡、豹狸乡、十字乡;十二区:常乐镇、石城乡、竹山乡、皇后乡、水弥乡、西城乡、北城乡、中直乡、大冲乡、山角乡、多蕉乡、生莲乡、阳月乡。

1952年全县设12个区,1个区级镇,226个乡(镇)。

1953年8月设婆围、对达区,全县共设13个区、一个区级镇,区下分设199个乡(镇)。

1953——1956年,合浦县区乡建制不变,但区乡区域屡有改变。原属合浦县的赤壁、军屯、包家、平阳、孙东、东星先后于1956年和1958年划归北海市管辖。

1954年,设13个区1个区级镇,199个乡(镇)。

1955年,设13个区1个区级镇,196个乡(镇)。

1957年9月合浦县撤区并乡,全县共设23个乡、一个镇:廉州镇、党江乡、总江乡、廉东乡、乾江乡、西场乡、沙岗乡、老温乡、乌家乡、南康乡、婆围乡、福成乡、公馆乡、石湖乡、堂排乡、宏德乡、对达乡、闸口乡、白沙乡、山口乡、石康乡、石湾乡、西城乡、常乐乡。

1958年,设11个公社:廉州、西场、南康、公馆、石康、张黄、龙门、小江、寨圩、六万山、北海。

1959年,北海被定为县级镇,不隶属合浦县;是年合浦县共设22个公社:廉城、廉州、西场、南康、福成、营盘、公馆、白沙、山口、沙田、石康、常乐、张黄、泉水、白石水、龙门、北通、小江、福旺、寨圩、官垌、六万山。

1961年7月——1962年全县设10个区及1个区级公社(廉州)。区下设62个公社,下辖1000个大队:廉州公社:一街、二街、三街、四街;张黄区:白石水、江平、张黄、安石、石埇、泉水、大成;小江区:小江、六新、木麻根、小江城镇、镇脚、古立、福旺;石康区:石湾、石康、周江、常乐、西城;龙门区:平垌、马栏、博学、北通、龙门、三合;白沙区:白沙、山口、东风、永安、沙田;公馆区:闸口、均塘、曲樟、公馆、石湖、陈屋;南康区:石头埠、福成、白龙、南康、三塘、婆围、营盘;寨圩区:寨圩、垌口、历山、土东、蒙竹、乌石、平睦、横岭、六埇、官垌;总江区:上洋、党江、乾江、总江、环城;西场区:西场、沙岗、文明、乌家。

1962年,设5个区,一个镇(公社),共62个公社。

1963年1月,撤区并社,1963年——1964年全县设26个公社1个镇:六万山、乐民、官垌、寨圩、小江、福旺、龙门、北通、白石水、大成、张黄、泉水、常乐、石康、石湾、党江、总江、沙岗、西场、南康、福成、营盘、闸口、公馆、白沙、山口、廉州镇。

1965年7月,将县境北部12个公社析置浦北县后,9月分出山口公社西南部6个大队增设沙田公社,全县共15个公社、1个镇。

1966年12月,分沙岗公社增设红光公社(后改称乌家公社)。

1966——1980年,全县共设16个公社,一个镇:廉州镇、环城、党江、西场、沙岗、乌家、南康、福成、营盘、闸口、公馆、白沙、山口、沙田、石康、常乐、石湾。1981年6月,划出公馆、常乐两个公社交界地区增设曲樟公社。1981年6月——1984年全县共辖17个公社、1个镇,314个大队、12个居委会。1984年9月改公社为乡(镇),大队为村民委员会。1987年8月改村民委员会为村公所,下设村民委员会。1990年末,全县设11个乡、7个镇,320个村公所(居民委员会),1621个村民委员会。6493个村(居)民小组。1993年,全县设17个镇、1个乡。

1994年,全县有17个镇、1个乡,总人1069249人,汉族占99.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7人。

陆地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6.15公里。1995年设廉州(县城)、党江、西场、沙岗、乌家、闸口、公馆、白沙、山口、沙田、石湾、石康、常乐、曲樟、星岛湖、十字路等16个乡镇,下辖24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6.17万人,其中男454712人,女406952人,比例为1.21:1。城镇与乡村人口比例为1: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8%%。出生率12.43%,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26%,少数民族人口只占总人口的0.74%。

2012年,全县置13个镇2个乡,28个社区居委会,245个村委会,5381个村(居)民小组。

2020年合浦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62平方公里,14个镇、1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底11月1日零时,合浦县常住人口为864193人。

2023年合浦县下辖14个镇、1个乡:廉州镇、党江镇、西场镇、沙岗镇、乌家镇、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山口镇、沙田镇、石湾镇、石康镇、常乐镇、星岛湖镇、曲樟乡。

大美广西欢迎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标签:旅游   合浦县   历史沿革   广西   行政区划   南康   钦州   浦北县   山口   全县   石湾   北海市   公馆   公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