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广东
2009年秋天,为探访明朝长山人李士翱,在婺源任知县时的传奇故事,我从武汉、经九江、过景德镇,来到中国最美的婺源。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是一颗镶嵌在黄山、三清山、景德镇金三角腹地上的“绿色”明珠。
婺源县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鼎盛。
这里确是个值得一看的好地方,它是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十个让人魂不守舍的地方”。这里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有寻幽访古的明清古建古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流连忘返。
这里民风淳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
这里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相得益彰,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部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部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都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电影《闪闪的红星》在此拍摄。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令我更感自豪的是,这里也曾是我们长山人李士翱,在嘉靖初年担任知县,为之挥洒过汗水的地方。
在婺源县档案馆,翻阅民国九年版的《婺源县志》第六册卷十四名宦.第5页,我欣喜地看到关于李士翱任知县时“率众求雨”的记载:李士翱山东长山人由进士嘉靖初任敦庞廉简民甚安之岁大旱祷不应走龙潭投衣祝于神頃之衣浮载角黍一双取以归雨随之如注为政尤重风教甄藻节义去之日行李萧然仕至户部尚书祀四贤祠
经查,当地文史资料证实有这样的传说。
在婺源博物馆,詹祥生馆长亲自安排专人配合采访。我看到:这里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馆藏以唐宋名砚、两宋古瓷和明清字画见优。四周青铜器、朱砚用砚、祝枝山草书、冯梦龙书签等更是稀世之宝。有“中国县级第一博物馆”之称,江泽民同志为该馆题名。我更感兴趣的是:有用秤收茶的雕塑,还原了长山李士翱在婺源实行“斗秤之平”的情景。
婺源县博物馆收茶雕塑
万历二年,山东巡按御史、婺源人俞一贯曾专程到长山拜望李士翱后人,说“往若翁治我梓里,奇政多端,故难历数。至若斗秤之平。迄今遵行。仍呼曰李斗李秤云。”
400多年后,我慕名前往俞一贯的故乡,到“千烟之地”的江湾镇汪口村寻访,还专门在俞家胡同驻留徘徊。
汪口村,宋大观三年(1110)建村,因村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的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该村古山林、古埠头、古商业街、古巷、古祠堂和散落在十八条古巷中的众多官邸、商宅、民居和书屋等各类古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那时沿街家家设店,商旅辐辏,店铺茶号鳞次栉比。村里正街有十八条巷道,与巷道相连有十八个河埠码头供商货转运;漫步在古色古香的长街,既有清新寂静之感,亦依稀可感昔日码头的繁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深厚的徽文化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汪口街景一角
陪同参观的汪口村委会陈荣桂主任介绍说:汪口村有1100多年的历史,曾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我看到:现村子大部分住房都保留着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有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等民居;“养书屋”内,竖柱上木刻的一副对联是:“书田无税子孙耕,荆树有花兄弟乐”。
看着南北两山夹两河从美丽的汪口村前后绕过,我忍不住好奇,遂顺台阶下至河边,跨上靠岸停泊、挂着红灯笼的竹筏,留下一张帅气惬意的靓影......
在汪口村东头,有一座著名的“俞氏宗祠”,它规模不是很大,但非常古老,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
进门左侧挂有朱熹书写的孝字,陈主任向我阐释它的寓意故事。
据说,这俞氏宗祠有三绝:无须拂拭,却一尘不染;雕梁画栋,却蛛网不结;面水背山,却无群燕筑巢。皆是因为整体建筑均为古樟材质,燕虫自避,百邪不侵。这三绝堪称全国第一;被古建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属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村前的河边,陈荣桂主任指着河南岸向山上的缺口,说起当地流传的岳飞大破婺源天子地故事,甚是有趣。
这汪口村,有青山绿水美风景,有传统文化好故事,有古朴典雅古建筑,有热情好客暖心人。
到江西,不能不去婺源;到婺源,不去汪口是遗憾!
石广东 中共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淄博市儒商研究会理事、淄博市杂技艺术家协会监事、周村区短视频协会会员。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