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来过,四十多年过去了,而今的黄河岸边,涛声依旧
人的思绪,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下那些美好的记忆,淘汰那些不愉快的糟粕。
退休已经两年多了,突然想到黄河边走一走,转一转。
这不,坐上3号地铁线到达终点站——省体育中心站。这个地方原来叫老鸦陈,那时候可偏僻了。
可是现在,到处都是高楼立林,到处都是商场和超市,人流和车流来来往往。
八十年代的老鸦陈,那时候是郑州市最北边的一个农村,最出名的应该是下坡杨的暖气片厂了。
在我十几岁上班的时候,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骑着自行车,拎个小三洋牌的录音机,一路欢声笑语,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了郑州市的黄河风景区。
那时候,郑州人吃的都是黄河水。郑州的黄河边有一个提灌站,很多郑州人都会在闲暇时间,来到这里看一看这个提灌站的风景。
因为在提灌站的最前方,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这个提灌站依着邙山而建,在提灌站的周围,有很多茂密的丛林,更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个,黄河母亲的塑像,黄河母亲的怀中,抱着一个小婴儿,一往情深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养育着怀中的襁褓。
这个塑像,曾经留下了更多的人来这里打卡留影。他们站在邙山的半山腰,一边看着黄河东流,一边享受着八十年代的美好。
因为这里还是唯一的黄河公路大桥,还是唯一的京广铁路大桥在这里通过。
你说,这地方美不美?有黄河水滋养着,当时上百万的郑州人,而且还是连接全国南北的重要公路和铁路的交通要道,当时还有驻军把守呢。
后来,在交女友的时候,我们也是骑着自行车,来这里寻找浪漫,因为山顶上建了很多亭台楼阁。
再后来,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下班后,带着小孩来这里兜风,空气清新,岸柳垂影。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咋天突然萌生了想到郑州黄河游览区看一看的想法。
这不,坐上3号地铁线到省体育中心,然后再乘18路公交,从老鸦陈经过十几个站,你想见到的风景就在眼前。
不过,原来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现在变成了八车道的快速通道。
原来,到邙山边上的时候,可以看见的铁路,还有那铁路周围堆积的防汛石头,早已不见了。
原来的进口,要经过的那个涵洞也改道了。现在的公交,直接停在了风景区的大门口。你可以随时买票进入,尤其对咱老年人很友好,一律免费。
不过,现在没有驻军把守了。因为郑州早已在花园口,建起了新的黄河公路大桥。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顶上的尧舜二人石像。听游人说,现在全国到处都有炎黄二帝,陕西有,福建有,成都有,河南的新郑还有。
用不着去考究,反正都是对先人的崇拜,都是人类的祖先,从旅游角度来看都很壮观。
一路向北,你就到了黄河边。不到黄河不死心,到了黄河更是感慨万千。
原来日本人修的黄河公路大桥,早已变成了沉默的影子,每个桥墩都在河中,变成了成长中的小树。
日本人修的铁路也弃之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修的京广高铁,一辆辆从身边呼啸而过。
找了半晌终于看见了原来的提灌站,“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依然清晰可见。
机器的轰鸣,让我有点好奇。我对旁边卖茶水的说,现在郑州人,早就喝上了丹江水,为啥这机器还响呢?
人家说,这提灌站还依然供养着部分郑州人的生活用水。也难怪,现在的郑州,已经是上千万的大都市了。
顺着提灌站旁边的山路向上,绕过几个弯,便来到了黄河母亲的身旁。
黄河母亲的塑像,依然是目不转睛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吮喂着怀中的襁褓。
这时,你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人生易老天难老,今又重阳,岁岁重阳。而今我都60好几的人了,而那个塑像,依然那么年轻,依然魅力无限。
再往西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了,一条索道才能通过。我想,再看也是一个塑像,加上天色已晚,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的黄河,早就让黄委会的精英们治好了,不用我再去领教了。
不过,回来时,还是顺便登上了小山顶,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天天坐在小山顶,总是对黄河的事情放心不下,我们应该去拜拜他老人家。
乘坐公交回往市区的路上,一阵风吹过,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
在那八十年代,我们骑上自行车,拎着小三洋牌录音机,一路欢声笑语,到了邙山顶,我们打开香槟,尽情地剌向对方,那一张张笑脸,而今依然历历在目。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