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天台山国清寺独特的文化底蕴

尹延文 摄影

4 月18 日上午,泰安市摄影家协会第五次红色之旅一行40人,在协会主席牛静涛、副主席程智勇、潘景臣带领下,怀着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敬仰与期待,走进了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景区的国清寺采风。

潘景臣 摄影

宋昭君 摄影

天台县是活佛济公成长的地方,现尚存济公故居,这是一个充满南宋时代气息、蕴含浙东地方建筑风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建筑,也是天台山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天台山景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美誉著称于世。这里不仅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其山峦起伏、溪流潺潺、绿树成荫,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更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人文传承。

王红丽 摄影

程智勇 摄影

程智勇 摄影

据当地导游小于介绍,天台山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初名“天台寺”,后因隋炀帝杨广取“寺若成,国即清”的愿景,更名为“国清寺”。这座千年古刹不仅是汉传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更被日本天台宗尊为祖庭,堪称中日文化交流的千年桥梁。寺院周围五峰环绕、双涧滢流、环境清幽、古木参天、风景怡人。这座古老的寺庙,静静矗立在天台山的怀抱之中。

张诚 摄影

张诚 摄影

张诚 摄影

当泰安市摄影家协会的成员们踏入寺门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祥和的力量。寺内的建筑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黄墙黑瓦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面。

矗立于寺外的隋塔,是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授戒之恩而建。这座六面九级的砖木古塔,残高59.4米,历经唐会昌法难与南宋修葺,虽褪去飞檐斗拱的华丽,却以沧桑之姿傲视群山。塔身砖块刻有工匠姓名,堪称古代“实名制”建筑典范。

宿磊 摄影

王红丽 摄影

尹延文 摄影

作为国清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九开间、重檐歇山顶,殿前青铜鼎为乾隆年间遗物,匾额“大雄宝殿”四字竖写,彰显皇家敕造身份。殿内佛像庄严,左侧一株1400年隋梅探出檐角,白花如雪,与红梅相映成趣。

朱爱华 摄影

朱爱华 摄影

大雄宝殿前,香烟袅袅,信徒们虔诚祈福;藏经阁里,古籍珍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摄影家们纷纷举起相机,用镜头捕捉这一个个动人的瞬间,试图将这份历史的厚重永远定格。

姚军 摄影

据说国清寺至今保留“僧人自耕自足”的传统,不设门票、无商业喧嚣。清晨钟鼓声中,僧众诵经、劳作,游客可参与田间耕作,体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宗精神。因寺内拒绝给僧人拍照,摄影家们自觉遵守规定。

漫步寺中,黄墙青瓦、古木参天,每一步皆是景致。梅亭小憩,可品茗观梅;鱼乐国畔,静听流水潺潺。正如诗人郭沫若所言:“隋梅私自笑,君梦复何痴”,此处能让人暂别尘世烦忧,回归本真。

在这次红色之旅中,泰安市摄影家协会的成员们不仅领略到了天台山国清寺的绝美风光和深厚文化,更通过镜头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们用摄影的语言讲述着历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这座古老寺庙的魅力与价值。(张子秋 / 文)

编发:泰安市摄影家协会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天台县   济公   泰安市   天台   古木参天   斗拱   飞檐   大雄宝殿   文化底蕴   山水   独特   家协会   建筑   旅游   宗道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