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秦岭“穿”在身上
连混凝土都会“呼吸”
……
今天
小布带大家走进
这座以“城山相映、山水相映”
为理念的文化新地标
一起推开这扇“艺术之门”—西安大剧院
作为中西部地区技术领先、功能齐备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西安大剧院于10月27日-11月2日开启开幕周。这里打破了传统剧院的物理边界,以不设围墙、24小时开放的理念,打造市民精神栖息所。



初到西安大剧院就被惊艳到
建筑外立面仿佛秦岭山脉的褶皱
层叠的琉璃砖在阳光下
泛着青绿色的光泽
与远处的秦岭
形成了绝美的“山外有山”的意境

进入剧院内部更是处处惊喜
用手触摸墙面
能清晰感受到竹片拓印的自然纹理
项目工程师党盼盼说
通过这种特殊的施工工艺
初心就是不想掩饰材料的本色
让混凝土也能“呼吸”
传递出自然的温度

演出空间是整个剧院的“心脏”
走进音乐厅
小布发现这里的座席设置
有些“与众不同”
1300座位的观众厅
融合鞋盒式与梯田式布局
拉近了观众与舞台距离
为了让每个座席
都感受到良好的声音体验
这里的形体、材料都经过
严格的计算和模型测试
为观众创造立体视听空间

大剧场是大剧院里面
最主要的观演厅之一
这里有1600座位的观众厅
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
配备6组升降台
12组侧车台及75道电动吊杆
可满足舞剧、音乐剧、戏剧等
多元演出需求
音响系统采用LA全景声技术
70组主扩音箱与50组环绕音箱
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
沉浸式观演感受

此外
与传统剧院不同
中剧场创新采用双台口设计
支持室内外联动观演
12组舞台升降台能快速转换
表演空间的模式
从尽端式观演
转为中心式、开放式体验
坐在露天看台
想象夏天在这里看戏
晚风吹过
舞台和星空连成一片
简直太浪漫了~

剧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就藏在观众的亲身体验里。正如爱乐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锐所说,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才是剧场建筑的关键,大剧场的全景声系统成了“听觉魔术”、音乐厅的声学构造确保每个座位的极致沉浸,中剧场的可变空间更是直接打破了舞台与观众的界限,所有的设计最终都是以观众体验为出发点。
小布了解到
剧院还规划了小剧场、六个排练厅
专业录音棚及能容纳520人的化装区
为艺术家提供全方位创作支持
建筑空间中开放式通廊与公共区域
则用于举办各类艺术活动、节目展演
戏剧体验等活动
推动艺术融入日常
不仅如此
剧院还规划了与商业演出场次
完全持平的150场
公益演出及文化活动

从捷杰耶夫携马林斯基交响乐团
奏响开幕华章
到舞剧《主角》
以及刚刚演出完的
上海歌舞团《李清照》
世界级演出接连登场

未来公益板块还将持续扩容
最终实现
公益场次多于商业售票的目标
与此同时
配套排演空间将面向青年艺术家开放
支持跨门类合作与作品孵化
助力行业人才培养

西安大剧院
不仅是一座表演场所
更是一座“可感、可听、可融入”的
立体艺术现场
傍晚时分
站在剧院回望
灯光勾勒山形轮廓
希望每个走进这里的人
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影时刻!
文:记者 夏丽娜 见习记者 祁小童 责编:李佳芯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