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去门票的门槛,泸州文旅当有“舍小利谋大局”的底气

#杭州灵隐飞来峰风景区#​

作为土生土长的泸州人,江阳沽酒客近来总被杭州灵隐寺免票的消息刷屏。这座济公活佛出家的千年古刹,即将于12月1日起取消75元的门票费用,仅凭实名预约就能让游客“零门槛”走进禅林。

更让人欣喜的是,这股免票风潮已悄然蔓延,从浙江天台国清寺到四川峨眉山大佛禅院,越来越多承载文化与信仰的场所,正撕下门票的“遮羞布”,还景于民、还俗于众。

这不禁让我想起咱们泸州的文旅现状——泸县的玉蟾山(蟾蜍的蟾)早已率先免票迎客,2025年国庆、中秋等节假日期间更是持续免费开放,还联动周边农庄推出特色美食体验,成为市民游客追捧的热门目的地。

可方山、部分收费景区仍守着门票门槛,这份鲜明反差不禁让人发问:玉蟾山的免票甜头都已尝到,其他地方为何不跟上这股潮流?

门票这东西,看着是笔稳当收入,实则是堵在游客与景区之间的“隐形墙”。就说方山,作为川南著名的佛教圣地,以独特岩石地貌和黑脸观音信仰吸引着无数信徒游客,可一大家子五六口人,光门票钱就得花上百八十,再加上油费、停车费,不少家庭往往望而却步。

我身边就有朋友吐槽:“不是不想去爬山祈福,实在是门票把休闲的兴致都扫没了。”反观已经免票的玉蟾山,如今成了泸州人周末休闲的首选——晨练的老人沿着山路散步,带娃的父母在林间野餐,摄影爱好者追逐摩崖石刻的光影,哪怕只是单纯吹吹山风,都让人觉得惬意。

人来得多了,山脚下的龙韵山庄、佛望生态园生意火了,砂锅谷子鸭、养生鸽子汤等特色美食供不应求,卖土特产的小摊热闹非凡,游客花在餐饮、购物上的钱,远比一张门票的价值高得多。玉蟾山的实践早已证明:免票不是亏本,而是用小让利换来了大流量、大消费。

其实杭州早在23年前就算透了这笔账。西湖取消门票后,旅游年综合收入从294亿元飙升至3450多亿元,“241算法”至今仍是文旅界的经典——让游客多逗留24小时,城市年增收约100亿元。灵隐寺免票的消息刚公布,杭州周边酒店搜索量就暴涨58%,这背后正是“舍小利谋大局”的智慧。

放眼四川全省,这股潮流更是势不可挡:2025年四川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后,瓦屋山、安岳石窟直接对所有游客免票,蜀南竹海等景区推出“学生免票、家长半价”政策,倒逼景区从“门票依赖”转向“服务变现”,带动周边消费暴涨。咱们泸州的景区,大可借鉴这份思路。

很多地方文旅资源本就该是全民共享的财富,而非圈地收钱的工具。当门票门槛消失,不仅能让本地人多了休闲去处,更能吸引川滇黔周边游客前来打卡。他们来泸州逛景区,顺带喝杯老窖、吃顿麻辣鸡、带点合江荔枝,这份“旅游+消费”的联动效应,远比死守门票收入来得长久。

有人或许会担心:免票了,景区环境会不会遭破坏?游客素质怎么保障?这确实是个问题,但绝不是“不能免票”的理由。免票不是“一免了之”,而是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灵隐寺免票后实行实名预约、分时游览,既控制了客流,又保障了体验;天台国清寺免票却能保持千年清净,靠的是“衣衫不整者禁入”的规矩和游客的自觉。

咱们泸州的景区完全可以效仿——玉蟾山已通过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增设环保设施积累了成熟经验,方山等景区更可借助预约制调控人流,配上志愿者引导和文明警示,让游客在享受免费福利的同时,也懂得珍惜家乡的山水文化。毕竟,真正的保护不是把资源圈起来,而是让更多人爱上它、守护它。

文旅发展的高级阶段,拼的从来不是门票价格,而是体验与口碑。当灵隐寺用免票撬动城市文旅新增长,当四川全省用“免票+春秋假”激活家庭消费市场,当玉蟾山用免费开放赢得满堂喝彩,咱们泸州也该加快脚步。

玉蟾山的成功已经打样,方山的钟声值得被更多人听见,张坝桂圆林的绿意值得被更多人欣赏,让泸州的山水人文成为吸引游客的“活广告”。要知道,游客口袋里的钱,从来不是被门票“赚”走的,而是被诚意“引”来的。

江阳沽酒客盼着有一天,泸州的所有公共文旅资源都能像玉蟾山一样免票开放。到那时,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随时走进青山绿水间,感受这座酒城的烟火与诗意。而这份开放与包容,终将成为泸州文旅最动人的名片,让更多人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这,才是一座城市文旅发展该有的格局与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旅游   泸州   底气   大局   门槛   门票   游客   景区   方山   灵隐寺   杭州   天台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