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突起绿江边,双峰高耸虎耳山;明筑长城防外患,国门屏障要塞关。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由当时的辽东副总兵韩斌督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虎山长城,是在原有的遗址上进行的复建,长城的走势、敌楼的位置均与历史相吻合。虎山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已成为长城旅游的新热点。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作为国门,长城选址虎山,确有军事意义,丹东历次被外敌入侵,虎山首当其冲,总被视为军事要塞。
一、峰顶俯瞰
蓝天白云起峰峦,绿水青山绕城转:虎山巍巍长城险,绿江滔滔友谊连。
至峰顶海拔最高的“三号空心敌台”,可以俯瞰四面八方,尽览长城内外的壮美风光。
虎山东南侧山脚下绿水萦回,山上呈南北走向的古长城蜿蜒起伏。
站在台顶东望山下,画面左边则是我国的丹东,右边的河流就是鸭绿江,右边为朝鲜境内。
南面远处是鸭绿江与爱河的交汇处,即爱河的入江口。
东南侧就是距离我国最近的一个朝鲜村庄,其房屋排列整齐,称为朝鲜的“模范村”。
二、咫尺国界
虎山长城便门敞,中朝水陆一步量;咫尺相望国门界,一衣带水情意长。
绕山脚向西南返回,在长城“七号台”和“六号台”之间的长城墙体下面设有一个便门,可以直接去到“一步跨”处。
“咫尺”国门刻石。
中朝边境的“一步跨”的刻石,是中国距朝鲜水陆最近的地方之一,因最近处一步就能跨到朝鲜而得名。
#长城##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旅行随手拍#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