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一则名为“玉珠峰南坡3名登山者失联超24小时”的帖子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网友们的热议,青海省登山协会高山救援队已经出发救援。
15日,噩耗传来,这3位登山者确认都已经死亡,救援队正在将遗体转运下山。
原本人们都在为宝贵生命的逝去而惋惜,但随着遇难全过程细节的曝光,产生了很多批判的声音。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违规探险,葬身雪山·】——»
4月14日,“玉珠峰南坡3名登山者失联超24小时”这篇帖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发帖人说他和这3个人中的一个是好哥们,在4月13日傍晚发现他们手机信号消失,完全联系不上之后,他立刻通知了好哥们的家里人,并找到当地的救援队寻求帮助。
随后发帖人公布了更多关于这场登山悲剧的细节,网友也更加清楚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起事故没那么简单。
4月9日,几个热爱登山探险的人建了一个微信群,他们一行5个人约好了11号一起去爬玉珠峰。
青海省的玉珠峰是昆仑山脉东段最高的山峰,海拔6178米的它被户外爱好者称为“6000米入门级雪山”。
“入门级”让很多人都忽视了玉珠峰潜在的危险。
山上有很多光亮亮的冰面,普通登山鞋走在上面特别滑。而且这座山周围的植被非常稀少,所以山上氧气含量极低。
另外,山上的天气变化莫测,有时甚至会出现零下40℃的极端低温、暴雪和强风。
因此,一般情况下玉珠峰在10月至次年5月是处于封山期的。
可显然,他们几个人没有把这些危险因素放在眼里,也没有把这里的规定放在眼里。
11日,5人如约而至。他们既没有带专业的向导,也没有走正常的登山报备程序,而是绕开了关卡私自进了山。
更离谱的是,他们的登山装备仅仅是普通的冲锋衣、登山杖和一瓶便携氧气,连冰爪、冰镐都没带。
在爬山途中,有2个人因为高反严重,身体不适而折返了,剩下3个人继续向山顶进发。
他们甚至没有查清楚路线和天气情况,攀爬途中突遇暴风雪,温度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他们的体力也消耗殆尽。
后面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救援人员说,从现场的情况来看,他们生前可能遇到了滑坠,冲击力大的把登山鞋都摔掉了。
根据最后一次定位显示,遇难时他们的位置距离安全营地仅有1.6公里。
这1.6公里看上去不远,但是在这茫茫高原上,对于几个体力几乎耗尽的人来说,就已经是远在天边了。
经过8个多小时的搜救,4月14日晚上7点左右,救援人员在玉珠峰东南山脊海拔5600米处发现了失联的3名人员。遗憾的是,3人都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随着救援行动的结束,3名遇难者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王某,来自宁夏的中科院博士后,他朋友圈最后的动态还是对登山的调侃 “想换个体面点的运动”。喻某,甘肃籍的户外爱好者。张某,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甘肃籍大二学生。
他们3个人并非是一点登山经验都没有的新手,这场悲剧的发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意外,完全是因为他们的盲目自信和对自然的无知。
后来据幸存者回忆,他们这种叫做“低成本自主攀登”,这种登山模式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展现自己的能力与勇气。
他们只关心自己够不够勇敢、探险能力够不够好,却唯独忘了最重要的就是关心自己够不够安全。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这起悲剧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也是各抒己见。除了为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声音。
有的网友言辞犀利的进行了批判:“国家三令五申不要私自登山,就是不听,给国家找麻烦,花费国家物力财力。”
也有人呼吁:“敬畏自然,人类在自然面前很渺小!珍惜生命,别吃饱了瞎搞!”
还有网友表示:“爬山最重要的不是登顶,而是平安回来。”
不管人们是惋惜还是批判,这起事件都引起了人们的深刻思考,因为这不是个例,近些年来,类似的事故频频发生。
仅就玉珠峰来说,近三年来就已发生12起失联事件,8人不幸遇难。
还有海南吊罗山,25人自发组织徒步进入林区,因复杂地形和通讯信号不佳被困,最终1人坠亡、2人受伤;江西武功山,一名27岁的女子在徒步过程中,因遭遇小范围较冷天气,出现失温症状,虽经全力救援仍不幸离世。
这些事故的背后,都暴露出户外爱好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对户外风险的认知不足,以及对规则的漠视。
而那些被人民忽视的规则,就是建立在这些充满血泪的教训上制定的。
登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装备作为支撑,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就盲目行动。
当然,不仅仅是登山,还有攀岩、蹦极、滑雪等很多极限运动,都有着很高的危险性。
人们追求极限本身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挑战自我的权利,但必须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
再次呼吁大家,对自然和生命都要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因为无知而葬送宝贵的生命。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