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夏 至
世博会一直都是各国展示新科技的交流平台,而中国馆将文化与科技巧妙融合,成为不少游客参观的首选。中国馆到底怎么样?14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走进中国馆一探究竟。
中国馆外立面是一卷徐徐展开的竹简,竹简上用多种字体镌刻出119句汉字诗词名篇。外观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拍照。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能看到馆外人头攒动。记者在排队入馆时就遇到一家来参观的欧美人,小男孩期待地说,“中国馆千万不能错过”。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环形大屏幕,播放着李子柒、电影《哪吒》系列导演饺子等新锐中国青年的视频。转身走进主会场,右手边是从天而降的瀑布式汉字投影,一直穿过“二十四节气”巨幅圆盘,投影到三星堆青铜神树文物复制品的展柜下。左手边是陈列着文物复制品的展柜。来自香港的叶先生和他妻子驻足在青铜神树前久久不肯离去,他眼里噙着泪水对记者说,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内心很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一层展出的文物复制品,都搭配了透明交互屏,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360度旋转、放大复刻的影像,近距离接触和观察文物,深入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还有“二十四节气”巨幅圆盘屏幕,用科技把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古代四大神兽等中国文化元素都串联起来。记者在现场听到不止一位游客惊叹:“太酷了!”
中国馆的机器人也颇受欢迎。记者就遇到一个日本家庭是专门冲着机器人表演来的,孩子一直围绕机器人提了很多问题,离开时赞不绝口。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还有不少日本人提前做好攻略,来看位于二层的月壤。现场可以看到他们拿出相机拍下来自月球的“黑土”,没等工作人员介绍,就说:“月球背面的土壤只有中国才有,真是厉害!”记者还遇到了不少来参观的中国人,谈到感受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起文化自信和祖国的强大。
此外,中国馆内隐藏着雷达互动墙、熊猫书签打卡、火箭发射祝福等互动巧思。雷达互动墙以清代画家聂璜所著《海错图》为灵感来源。观众走近墙面时,无需触摸,仅凭手势动作或身体感应,即可触发墙面的互动功能:指尖划过之处,清代彩绘的“海人鱼”“井鱼”等奇幻生物与对应的真实海洋生物影像同步浮现,辅以增强现实(AR)技术动态演绎生物习性,让古人对海洋的诗意想象与现代科技认知在同一空间交织碰撞。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