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隆卫又 罗子丹)4 月 24 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罗洪迎来一场文化盛宴 —— 由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主办的 “罗洪古镇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座谈会” 在此举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龙国平、申春花、邵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刘幼民、隆回县魏源研究会会长徐少文、隆回县摄影家协会会长谢文喜,袁吉六教育爱心基金会会长夏福怡、副会长罗忠旭、秘书长晏卫华和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曾彬彬,以及罗洪中学和中心小学代表等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古镇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展开深入研讨,为这片孕育了袁吉六、邹汉勋、邹代钧等名人的沃土擘画发展蓝图。
邵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刘幼民率先发言,强调袁吉六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对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研究精神给予了高度认可与赞扬。他指出,文化传承需立足本土、面向未来,既要守护好贞节牌坊、邹汉勋故居等 “省宝级” 文物,更要通过政府主导、媒体赋能的立体化宣传,让罗洪 “四大省保单位”(贞节牌坊、邹汉勋故居、邹代均墓、袁吉六墓)及 “八大院子”“大夫第” 等历史建筑群走出深闺。他特别提及贞节牌坊的建筑美学价值,认为其雕工艺术与节孝精神是古镇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议通过专题纪录片、摄影展等形式活化历史符号。
隆回县魏源研究会会长徐少文以 “解码罗洪历史基因” 为核心,梳理古镇深厚的文化脉络。他提出,若推动 “大夫第”“八大院子” 晋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洪省保单位将增至 6 处,而袁吉六墓、邹汉勋故居具备申报国家级保护单位的潜力。结合今年邹汉勋诞辰 220 周年契机,他建议开展 “舆地文化进校园” 活动,将 “邹氏舆地世家” 七代 46 人的学术成就融入地理教学,同时推进邹汉勋陈列馆建设 —— 目前他正牵头编写陈列大纲,计划以多媒体手段全景展现这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家族的辉煌历史。
作为文化传播的视觉先锋,隆回县摄影家协会会长谢文喜表示,将持续组织 “镜头下的罗洪” 系列采风活动,通过摄影艺术定格古镇建筑肌理与人文风情,为文化宣传提供高质量视觉素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龙国平则动情致谢,肯定摄影师团队义务创作的公益精神,盛赞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以 “文化守护者” 的担当,让历史遗存穿越时光延续生命力。
座谈会聚焦 “保护 + 传承 + 传播” 三大维度,形成具体实施路径:
学术研究先行:加速邹汉勋陈列馆大纲编撰,以及袁吉六展览馆建设,系统整理 “邹氏舆地世家” 和“袁吉六教育理念”文献资料,为纪念活动和场馆建设夯实基础;
教育浸润工程:依托罗洪中小学开设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将袁吉六教育思想、邹汉勋学术成就纳入教学体系,培育本土文化传承人;
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 “罗洪文化网红” IP,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推出 “古镇名人录” 系列短视频,同步优化地方刊物内容,深度挖掘 “一镇三杰” 及家族文化的故事内核;
政企协同机制:主动对接罗洪镇党委政府,争取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推动文物保护项目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会议明确,下一阶段将重点协助政府推进邹汉勋诞辰纪念活动、邹汉勋故居和袁吉六文化遗产升级申报、校本教材编撰三大任务。与会者一致认为,罗洪古镇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明清古建筑群与名人故居,更在于激活其中蕴含的教育精神、学术传统与家国情怀。正如袁吉六教育爱心基金会会长夏福怡所言:“保护文物是留住文化根脉,传承精神则是赋予历史新的生命。”
远在深圳的研究院理事长袁吉松虽未能亲临现场,却通过研究院的同仁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同仁致以诚挚问候!并表示罗洪是孕育文化精英的沃土,守护好这里的文物遗存,就是守护湖湘文化的精神根脉。他特别强调,研究院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在文物保护修缮、学术研究创新、青少年文化启蒙等领域持续发力。期待与家乡父老同心同德,让袁吉六先生‘教育兴国’的宏愿、邹氏家族‘舆地报国’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罗洪古镇文化保护从 “单点守护” 迈向 “系统传承”。随着政府、学界、公益组织与媒体的协同发力,这座承载着湖湘文化基因的千年古镇,正以开放姿态迎接新的文化赋能,让历史遗产在当代社会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